美文网首页
第九次(最后一次)中哲研讨侧记

第九次(最后一次)中哲研讨侧记

作者: 2019那些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1-18 22:58 被阅读0次

    今天的课本该昨晚进行,可是由于是农历小年,给灶王爷祭奠,我们准备回老人那里,因此,提议改为今天,老师爽利答应。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忙着采购了一天过年的食材。由于农村老家要招待亲戚,要准备很多诸如调料、青菜、肉类、鱼类等,上午买了不够,下午又来一次。我和先生累的够呛,晚饭也直到20:30才开始。

    今天的议题是名家和法家。由于儒家和道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法家最注重现实意义,推动当时社会进步,而法家的一套解放了元首,因此为元首所认可,而认为儒家迂阔。在读这一部分时,感觉法家还是较为容易的,因为整体说来,前期法家的贡献是把元首、士、民解放出来。但是解放的不彻底,造成了君主独裁制。也就是说,在解放出来后,没有一套类似现在宪法的法律,来保障士、民的自由与权利,造成了皇帝一人独大,一手遮天。后来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家天下”就是缩影。但是法家的大贡献就是从原来的贵族政治向前推动了一步,变成了君主专制,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应该是民主政治。但是后期,韩非子和申不害却将“术”加进去了,造成了法家的暗黑,潜规则。即皇帝明里是遵守法家,暗地里却使用术,集权在一身的皇帝,主宰着士、民的命运,根本无民主和自由可言。

    放寒假近一周了,我读了《苏菲的世界》,又读了《56号教室》,然后很不自信的开始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是为了开学报的西方哲学课打基础的。主讲王欢老师让读的是《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读《西方哲学史》,感觉罗素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批判较多,而不是大家一贯对他们的肯定。所以,我茫然了,又找到《苏菲的世界》中介绍他们仨人的章节,对比来读,似乎好懂了些。但是,对柏拉图的理型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论,还是如一老师简书《简单的说说康德》中阐述的最为明晰。

    我读书太抽象的理解不深,甚至理解不了,但是老师举例子或是结合现实世界来说,我就很容易明白。我对如一老师的感觉,觉得是越来越像牟先生的讲解方式——本来要讲问题A,学员还很糊涂,但是牟先生又用康德、罗素等西哲家来印证这个问题,让人绕进去,却很难出来,因为我们西哲根本没基础。如一老师呢,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会用很陌生的词语,让我又的揪着他问个不停。还好都是理想主义者,对我有着无限耐心,有问必答,且认真细致深刻,丝毫没有嘲笑。

    今日得到:

    1.法家不是一套思想体系,而是为政治为君王而生、而用。

    2.法家由于后期韩非子和申不害的歪曲,并未发展起来,亦是遗憾。

    .3. 好的政治应该是保护人、发展人,体恤人民,因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

    4. 教育是政治,是取政治的实务义,是为了落实教育思想,有诸多的课程系统,操作系统,来保障人的自由与发展。(如一老师语)

    5.研习中国哲学,是“接续中华文化命脉,又能立足现代社会”。(江子老师语)

    6.  名家指向逻辑科学,研究方式类似西哲,但中国的文化传统不注重这些,认为这是非主流,所以并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就强化起来。中国对西哲吸收后,对此重视,正在补这一课。这是名家的贡献。

    7.  读书已然成为一种习惯,每天不读,就觉得缺点什么。但是缺少思辨。特别信赖南明人,不由得当做神来崇拜,对他们的理论深信不疑。自己这样,是依赖权威,在权威这里寻找安全感。由于权威的理论尚未弄得清楚、彻底,因此,思辨根本谈不上,很多时候,按照以前阅读自动化的模式,拿出读小说的速度,读的很快,囫囵吞枣。所以,没有形成思辨的习惯。

    8.  无论读中哲还是西哲,都感到自己地理、历史、文学、政治、经济等知识的缺失,如果有庞大、深厚、全面的知识背景,那么,把哲学放在这个知识的网络里,就会好理解的多。毕竟,文化、学问的构成,都飞单一,而是互为因果、互为基础、互为促进的。就如滚雪球,专家雪球的半径已经达到一定数,再滚上去,直径就会越来越大,体积就会越来越大。同样吸纳一种知识,他的收获是一个零半径的雪球的N倍。但是,啃读,就是肯下笨功夫,坐冷板凳,才有清醒的头脑。正如干老师云,如果你没有偏见,你就一无所见,带着你的偏见而来,与大师碰撞。

    9.   最近的心理课只有一个月一次的明珠课程,不像之前一周一次晴朗工作坊,觉察很多,改变很多。觉察少了,改变自然少了,写的也少了,手感差一些了,要警惕自己莫滑入自动化。

    10.  关于寒假手机管理:前日,陡然发现自己一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达到4个小时以上,虽然也多看有益,不看快餐,但是,耗去了太多的时间,那日起,便将手机放在卧室,阅读时不再去拿,并且给自己规定只有中午吃饭、晚上吃饭以及睡觉前才使用手机。

    11.  日前看张馨老师每天看三种类型的书,早上是专业书籍(历史),下午是读经典,晚上读红楼梦,然后还背《笠翁对立》。这学习力!本来自己读哲学,就不敢再读其他书籍,怕混肴,看来不会。因此,我也拿起《社会心理学》来读,这里说到“与穷人为邻更幸福”,让我明白了自己在啃读时,为何时时伴随无力挫败感,因为周围全是大牛,我深深感到自己卑微和无知,和这个理论是一个道理。

    12. 如一老师两次提到最后一次,让我颇为伤感,总有种想流泪的感觉。毕竟,回顾一个学期的学习,付出那么多的精力,感情……一次又一次和自己较劲儿,一次又一次否定自己,又重来。个中酸甜苦辣,无以言表。如今,缘聚缘散,都是一场空。感动于如一老师对哲学的执着,做学问的纯粹,对学生的包容和尊重,更多的是敬佩,也是自己的榜样。

    无论如何,管理手机、完成中哲作业、读《社会心理学》、读西哲……这个寒假,无疑是清零重新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九次(最后一次)中哲研讨侧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pl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