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去看过广州郊区的某著名楼盘。看完之后我的评论是:“这得是夫妻关系非常好的家庭才有可能住在这里——因为实在是太远了,朋友不会常来看你,附近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后来搬到美国中西部的这个小城,再想起这段前尘往事,觉得非常符合现在的生活状态。
在国内的时候,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彼此的应酬都很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在家吃晚饭就成了“默认设置”,如果谁哪天打算在家吃,必须提前告知保姆早做准备。在美国则恰好相反,人民群众基本上每天都回家吃饭,只有特殊情况不能回来才需要彼此知会。
事实上,偶尔一个人有饭局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两口子都会参加。因为此地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如果邀请别人参加社交性饭局,通常都会邀请夫妻两人同时参加。如果只邀请其中一方,那简直就是失礼。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应邀去朋友家吃晚饭,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另一对美国夫妇。这对美国夫妇有一个女儿,当然得一起带来,还有一个在他家寄宿的高中一年级的中国女孩也一起来。幸亏美国人的房子都很大,否则按这个架势,没有足够的餐椅还真不敢随便请人来家里吃饭。
还有一次,大学邀请我们两口子参加一个在博物馆大厅举行的正式晚宴。那个场合确实是不适合带孩子出席的,所以负责组织这个晚宴的同事在给我们发邀请函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当天晚上由她18岁的女儿负责当临时保姆帮我们看管孩子,包括带娃在附近的餐厅吃汉堡薯条以及逛街。这样的家庭意识以及替娃着想的心思,真是让人自愧不如。
如果遇到家里只有一辆车的特殊情形,在本城这样没有车就寸步难行的情形下,夫妻俩的行程就更得紧紧地绑在一起。例如像我们这样只是短期居住的访问学者,而且双方时间都还比较自由不需要坐班,当时觉得买一辆车凑合用用就可以。我上周去剪头发,家人不但开车送我去发廊,在我剪头发时候他就在发廊旁边的咖啡馆移动办公,等剪完头发再接我一起去单位。我简直受宠若惊,因为结婚这么多年从来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其实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现实:对于共用一辆车的人来说,这是最省时方便的做法,选择别的方案都只会更加麻烦。
所以,对于如此注重家庭观念的地方为什么离婚率反而会更高,我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虽然我的这个结论听起来有点离经叛道):很可能就是因为夫妻之间绑得太紧了,这得是夫妻关系非常好且生活方式非常合拍的两个人才能享受的亲密距离,且不会审美疲劳。否则长时间地彼此大眼瞪小眼,再小的缺点都会被放大,关系欠佳的最后就只能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