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教育局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认定,结束后回家途经一个brt车站。
所谓brt,就是加长车厢,拉长每站间隔距离的大型公交车,用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
我去过的几个城市,好像只有乌鲁木齐有brt线路,其他城市偏向公交+地铁的城市交通体系。
所以乌市的brt,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地面短程地铁。
乘坐brt需要刷公交卡,或者刷手机里的电子公交卡通过自动闸机,当然闸机口也有投币装置,但我路过的这个闸机口纸币的投币口被粘住了,感觉已经停止投放纸币有一段时间了。
举起手机、通过闸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直到一个老人攥着一张一块钱的纸币,被拦在闸机门外。
老年人的局促和迷茫,总是令人心痛。
那是一种被时代远远抛下的感觉,而且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踏进时代的潮头。
只能看着时代、看着其他人向前走去,而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里。
留在那个不再便利、不再熟悉的地方。
上次和我妈去中医院取药,没开车,我带着她坐公交车过去的。
我妈站在brt的候车长廊里和我说她老了。
她说她现在不敢出门了,觉得自己看不懂公交车的路线,找不到好吃的饭店,不知道去哪里买东西更划算,所以她不想出门,她就想在自己的小院子里。
我说以后我带着你出来玩。
她说那不一样,她害怕的是自己一个人不能把这些做好了,因为她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我无法解决她的这些恐惧,好像怎么做都不对。
难道要逼着她克服恐惧,再去学习?
学什么呢?
城市的变化是微小的、不易察觉的,甚至我都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但回头一看三年前,才觉得好像有些事确实不同了。
可这些微小的变化,我要怎么安排她去学习?
或者让她就此避世,真的待在她的小院子里,等我有时间了带她出来逛一逛?
这也不对,她应该有自己寻找快乐的能力。
也许衰老本身就注定是充满恐惧和不便的,而科技的飞速发展迭代,让这种不便越发明显。
毕竟清朝的年轻人也还是用实体货币购物,但我们的老人却要学着适应数字货币了。
说到货币,今天从爷爷那回来,他让我去帮他“买”一些5毛钱,因为现在牛奶涨价了,五块五一公斤,所以他需要一些五毛钱,这样他的五块钱才能搭配着花出去。
卖牛奶的人肯定有零钱找给爷爷,但阿兹海默让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交易方式。
在他看来,买牛奶就是他给钱,对方给牛奶。对方怎么能给他找钱呢?
多的这一个步骤,是爷爷所不能接受的。
不过买菜什么的,他能接受找零钱,只是买牛奶不行。
或许爷爷对于外面的世界也有他自己的恐惧吧。
但这些恐惧在他日复一日的遛小狗、买牛奶中渐渐消磨掉了。
他把恐惧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即使中午两点,外面快40度的高温,也要牵着小狗出门遛狗的习惯。
一种买菜可以找零钱,买牛奶就不可以找零钱的习惯。
一种他弄丢身份证,帮他拿回来新身份证的时候,他开心的脱口而出:哎呀,孩子,你这个在哪买的呀?的习惯。
他按照他能理解的方式来看待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从一个小圈子,拼命成长,突破家庭的保护,想要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然后为了这个自己想要的世界继续拼命工作,最后却又活进了另一个小圈子里。
也许人生就是从小圈子到大圈子又回到小圈子的故事。
说回自动闸机前的老人。
我没有办法跟他解释,为什么前面的人举一下手机就能通过;我也没办法和他解释,为什么他的钱花不出去,我只能打开自己的公交卡,帮他刷开闸机,让他进入候车长廊。
这样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毕竟他也许还要面对下一个不能使用纸币的自动闸机。
但我怎么能要求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去学习如何配合时代的步伐呢?
只能希望在下一个闸机口,也有另一个年轻人愿意帮他刷开闸机,让他进站。
就像希望我们家的老人,出门在外遇到麻烦,有一个年轻人愿意帮他们一样。
以上,祝愿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