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领着我们去看她的公司。说是公司,我们去了之后发现也不过夫妻店而已,而且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公司所处的位置是在小山村里。虽然通往外面的大路是很平坦和宽敞的,而要进村继而去公司就要拐拐绕绕了。
女的是73年的,一头花白的头发,她不主动说年龄的话我也就猜不出她到底多大。她开着一辆我们看着要报废的面包车来接我们,上了车就说车里空调坏了,大概没氟了,又直接递给我一把简易纸扇子。我能说什么呢,只说吹吹自然风挺不错的。她打开车窗户,果然一路上自然的风让人特别舒爽,只是一说话,就被风带走了大半,我不得不和她一样抬高八度,我的小同事选择沉默不语。一路上大车很多,我一边担心着安全,一边欣赏着路上的青山翠谷。天上白云悠悠,投身大自然让人倍觉神清气爽。
这是一家位居山村老宅准备投身服装行业的小小代加工点,房间里的杂乱让我看不到它的未来能走到哪里去。她说有两个孩子,女儿上大学,儿子读小学。儿子是后来偷着要的,当然放在现在是没问题了。我想,如果没有后面的儿子,他们的生活大概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他们,是一定要选择这个儿子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对女人说,今后你们为这个儿子有的忙了。我没有听清她咕哝了一句什么,后来想想应该是“也就是折腾个十年”。十年,十年之后,我觉得于我于她这都是个沉重的话题。
我都不知道给这篇文字起个什么标题,只是想记录一下当时的情绪。夫妻两个并没有展现十足的热情来发展他们的事业,倒像是在顺应着走一步说一步的路子。虽然这好像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自己也并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我只是觉得有些压抑。男的说他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年龄,去工厂打工人家说大学生有的是轮得到你们?
公司的负责人并不是男主人的名字,他说他因为给别人担保受到限制,所以找人挂了名。这样的事情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至于实际情况什么样我们也不愿过多了解。他们也有着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起公司的美丽愿景。希望他们的公司能坚强地活下去。
送我们回来的路上,女人说村里有的人家房子多的有卖宅基房,地势高的进屋要攀爬的两三万,地势低的当然要贵一些。平时有开着特斯拉来看房子的,也有很多开车来游玩的。这里自然风光确实不错,绵延的青山,空气好,雨后景色更好。
想到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大概就是这样的景致了。差别是这里是北方的山,渔舟是不可能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女人说外面的有钱人空闲了来散散心、来整一座房子度度假。我想有的人生长于斯,一辈子都走不出去。
还有,子非鱼又焉知鱼之乐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