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封仪大哥,当是在2009年初。时MBA同学叶密,介绍有一位大哥,豪侠好客,并邀师生一众足二十人同往拜访。一路听着这位大哥文韬武略种种事迹,敬讶不已,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幽静的公园深处,此时天色已暗,几点橙色的灯光在湖边闪烁,更显神秘,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风仪坊了。
一进门,不算太大的厅堂,四壁挂满了各式的书画印拓,活脱一个小美术馆,而最为醒目的,是中间的一个足矣围坐30人的巨型圆桌,碗筷摆陈已毕,在这书丛画海中,竟毫无违和感。
随着一长串“欢迎,欢迎,别客气,随便坐”,一位带着斯文金边儿眼镜,体态相貌神似大肚弥勒的老哥,从后堂走出。这造型儿,与我脑中的预想的孔武好大的形象实在反差,让我与那些英雄事迹着实对不上茬儿。在一脸慈祥笑容的封哥对面坐下,心中不禁暗想:这个弥勒,会武功!
封哥拿出风仪坊的画册,见到如此多各色名人异士听过的没听过的,如此快乐、亲密地聚在一起,羡慕极了,心中更生敬畏!之后就是酒宴,美食佳酿瞬间摆了一大桌子,隆重得有些受宠若惊。这时封哥说:“这是封仪坊的常态,在这个大圆桌,我已经免费招待过几千人,只要是我的朋友,尽可以带他的朋友来,进了门,就都是我封仪的朋友!”。话语间的豪气,与那曾叱咤风云的传说,立时合了拍。酒过几巡,苦无见面礼,于是搜肠刮肚,诌出一首拜门小诗:
封神拜相事已远,
仪态疏狂心自安,
雅趣无须邀明月,
正执清酒送神仙。
头上藏了“封仪雅正”四字,一句随时欢迎再来,开始了与封仪大哥和风仪坊一晃十年的缘分。
再去柳荫公园,受封哥邀入封仪坊,竟有一种如秘密入党的喜悦。之后,封哥说想搞一次风仪坊聚会,艺术主题,地点定在宋庄,坊友宗正礼公司的美术馆,坊友书画家艺术展的工作,就分配了给我,风仪坊友名家众多,国画、油画、书法展满了整个场馆。聚会庆典和书画展当天可谓盛况,几百人的名字,签满了整个签到墙。歌舞欢笑间,封哥如同新婚般,分别与几百人各种组合合影,大家都沈醉在风仪坊的亲密氛围中……这就是后来被坊友简称的“6.13”。
6.13展览持续了数天,我的女儿恰在第二天6.14出生。封哥说,这是咱风仪坊的第二代,满月就在坊里办。满月那天,在京的坊友几乎都来了,封哥说了句:“这孩子生在庆典,今天在座的,男的都是干爹,女的都是干妈。”,全场轰然响应,于是,20分钟后我便醉了,醉得一塌糊涂,而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与封哥和风仪坊的故事太多,想着,心里就那么幸福着,足够写本长篇小说,一时难以尽述,以后再一段段写来。
李东胜
2018.1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