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讲解正文之前,先提一个问题:春秋和左传是一本书吗?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按照传统的说法,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文献修订整理的,因此《春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很高,位列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但是内容却非常简略,全文大约1万6千字,以今天的概念看,可以说是一部鲁国简史加国际关系简史。简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每年只记几件大事,每件事只有一句话。我们看一下开篇第一年,也就是鲁隐公元年记事的原文:“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fǔ)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如果换做白话,全书可以说基本都是以下这种模样:某年某月,某国君主来我国访问;某年某月,我国君主到某国访问;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赢了;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输了;然后,一年就这么结束了。无论是例行公事的寻常安排,还是轰轰烈烈的宏大事件,都这样被一笔带过,从不交代前因后果,也不去评论是非曲直。一部《春秋》就这样寡淡淡地编年记事,从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481年,前后二百四十二年,共有十二位鲁国国君在位,而这段时间就因为这部《春秋》而被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这么简略,后人看不懂怎么办呢?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位名叫左丘明的史官,就参考了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大量史料,写了一本注解春秋的书,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此。春秋与左传,大约是课本和教辅书的关系。当然春秋的教辅不只有左传,还有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比起春秋来,记事就详细周密的多了,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春秋》,甚至可以说没有《左传》就读不懂《春秋》。《春秋》讲一件事,无论多大都是一语带过,而《左传》讲同一件事就是千言万语,不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六要素一应俱全,而且还会交代事件的背景,渲染人物的对话,甚至夹叙夹议,引入第三方的评论,文笔生动,语言简练,寓意丰富,今天读起来仍然很有意义。
《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左转》隐公元年。记叙了郑国的国君和他的弟弟为了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一场斗争。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争夺权势的斗争也日益加剧。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互相残杀也再所不惜。这篇文章反映的就是这一政治现实。
武公一家相爱相杀先看第一段。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第一句,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初,当初,当年,这是讲故事经常用的开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武公是本文的主角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姓姬,跟周天子同性,名掘突,是郑国的第二任国君,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周王朝的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在这场战乱中英勇战死。郑武公继位后,联合秦晋卫三国击退了犬戎,护送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大量封地,后来又灭掉了虢国、胡国,使得郑国逐渐强盛,为郑庄公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郑武公、庄公的武、庄是这两位国君的谥号。谥号是古人给帝王、诸侯或其他身份高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是非功过所加的一个称号,一般是一两个字,算是盖棺论定。既然是对人物的评价,自然就有好坏之分。好的谥号有文武明睿康景庄宣等,如周文王武王、汉文帝景帝武帝等贤君;坏的谥号如厉、灵、炀等,如周历王、隋炀帝这样的暴君。
这里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代都是开疆拓土的雄主,武、庄就是对他们的赞扬。
文章里面称武公庄公,题目里面的郑伯又是指谁呢?
其实,郑伯才是郑国国君的正确叫法。周代的贵族从天子往下,按照等级高低分为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公一般是天子的重臣,如周公、召公,宋公等;
侯爵是春秋时期最普遍的爵位,当时的大国如鲁、燕、陈、蔡等基本上都是侯爵,诸侯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齐国本来也是侯爵,后来齐桓公称霸会盟尊王攘夷,周天子为了表彰他而升为公爵。
伯爵一般是小国之君,如郑国、曹国等。
子爵的地位就比较低了。秦本来就是子爵,后来因为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升为伯爵;楚国也是子爵,也想让周天子给升一升,但周天子不同意,楚君一怒之下就自立为王了,这是后话。
男爵很少,建于史册的只有许国,后来被楚国吞并。
讲完了爵位,郑国既然是伯爵,那左传里为什么不称郑武伯郑庄伯而称公呢?这是因为由于爵位太复杂不容易记忆,加上子孙为了抬高父祖,或者国君之间经常互相吹捧,所以经常在各种场合称公,就不足为奇了。
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公主,叫武姜。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人是只有姓,没有名字的。之所以叫武姜,是因为申国是姜姓,而她的丈夫谥号武,因此称为武姜,这是春秋战国时候经常用的给妇女的起名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方式是用排行+姓的方式起名,如孟姜女的孟姜,就是姜姓的大女儿。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里的孟嬴,就是秦国赢姓大女儿的意思。如果是二女儿,那就应该叫仲赢,小女人就应该叫叔赢或者季赢等等。
武姜为武公生了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句话讲的是庄公的名字,庄公出生的时候寤生,这个寤生学者有很多中解释,但基本上都是理解为一种难产的意思。庄公难产,惊吓到了姜氏,因此得了个名字叫寤生。这个很有意思,今天从来没见到父母有给孩子起名叫难产的。实际上,这种随随便便的起名方式在春秋还真是不少,如晋文公名字叫重耳,或许是因为他的耳朵比较大的缘故吧。
回到郑庄公,郑庄公因为出生给他母亲造成的心理阴影,遂恶之。因此非常厌恶他,讨厌他。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共叔段是庄公的弟弟,这个名字可以拆成三部分,共是他曾经待过的地方,叔是排行,段才是他的本名。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潇洒大气多了。姜夫人厌恶大儿子,因而就特别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段。怎么表达自己的爱意呢?就想立他为世子,王位的继承人。亟请于武公,亟是屡次的意思。好几次向武公请求,但是武公弗许。
武公为什么弗许,因为如果让段继位,就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造成政治动荡,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读到后面就会看到,庄公非常聪明有手段,而段就是个贪得无厌的公子哥,不得人心。武公再宠爱自己的夫人和小儿子,也不会做动摇国家根本的事情。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庄公顺利继位了,根据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国君之位,其他的儿子要分封到各个城邑做大夫。这个时候姜氏就为小儿子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地。制是个地名。为什么是制呢?这时候郑庄公说了:制,岩邑也。岩,地势险要的意思。哦,制是一个险要的城邑,那么为什么姜氏要给儿子求一个险要的封地呢?显然不是为了去镇守建功立业,而是有建立自己根据地的私心。制,这个地方,后来有一个更有名的地名,虎牢关。南边是嵩山,北边接着黄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候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就在这里。
虎牢关郑庄公一眼就识破了母亲的小算盘,但他是怎么回复的呢?虢叔死焉,原来这里是虢国的地盘,被郑武公吞灭,虢国的国君就死在这个地方。不太吉利。他邑维命,其他的城邑都可以。维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都听您的意思。郑庄公巧妙地给拒绝了。母亲退而求其次,请京。京也是一个大城邑。这次庄公同意了,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还给了一个封号,叫京城大叔。这里的这个大,通太。
第一段言简意赅地交代了郑庄公和他母亲和弟弟的恩怨起源。再看第二段。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祭仲是郑国的大夫,他说了一段话: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春秋时候的一丈大约是2米,一雉也就是12平米左右。城墙超过了一百雉,为什么就成为国之害了呢?因为城墙越长,也就意味着圈占的土地越多,能够聚集的人口、资源和军事实力就越强,就会构成对国君统治的威胁。所以,周礼中对诸侯国大小城邑的城墙都有详细的规定,这就是后面所说的。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大的都市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能超过九分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和大夫们就纷纷开始高筑墙、广积粮,积蓄实力争夺霸业,这套制度也就逐渐废弛了。后来孔子在担任鲁国司寇期间,最著名的一项政策就是所谓的隳三都,毁掉当时鲁国当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个大夫封地的城墙。当然后来以失败告终。
祭仲说,今京不度,非制也。京是共叔段的封地,京不度,说明段在京修的城墙不符合制度。只怕君王您不能忍受,堪是忍受的意思。郑庄公怎么回答呢?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想要这么干的,我怎么能躲得开这场灾难呢?焉,怎么,辟通躲避的避。姜氏是郑庄公的亲生母亲,但是郑庄公直呼其姓,毫不避讳,可见母子二人真的是毫无感情。对曰:“姜氏何厌之有?祭仲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何什么之有,是古文里面常用的宾语前置,如陋室铭里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祭仲身为臣子,竟然当着国君的面对太后直呼其名,可见他是庄公的铁杆心腹。祭仲接着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不如早给他想个地方,这个地方,当然得是好控制的地方,不要让他让蔓草那样滋长壮大了。蔓,难图也。一旦滋长开来,就不好清除了。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草尚且难以清除,何况君 的事情干多了,一定会倒霉。您等着看吧。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毙,不是死,而是跌倒的意思。
第二段讲了共叔段加固自己的封地,以及庄公和祭仲的对策。
暂时讲到这里,咱们总结一下重要的知识点。
一、春秋与左传的关系,大约是课本和教辅书的关系。
二、谥号是古人给帝王、诸侯或其他身份高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是非功过所加的一个称号,有美谥,也有恶谥。
三、周代贵族按照等级高低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四、用丈夫的谥号加姓和用排行加姓是周代妇女称谓的标准格式。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前面讲了武姜名字的由来。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里的芈月,出生于楚国。芈是楚国国姓。她嫁给了秦惠文王嬴驷,那么按照周代标准的称谓规律,我们应该称呼她什么呢?
注意: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