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从2018年年末,读到今年2月终。
有些书读完,好不容易,有些书读完,恋恋不舍。有些书读完,知道今生无缘再见,放在书架深处。鹊桥相见一般,一年清理一次落灰。有些书呢,则变成亲密战友,出现在案头或床头。
完整地开展阅读,将一本书从头到尾阅完,这是我的习惯。即便现在无用,我也愿意等待它们,在某个时刻被调动与抽取。
《朱明王朝》易中天 著《朱明王朝》,易中天著
这本关于明朝风貌的书籍,书名很澎湃,内容太单薄。前半部分讲庙堂,后半部分谈江湖。看书的时候,耳畔总是响起易中天老师的声音,看书如看百家讲坛。可惜篇幅过短,太不过瘾。
明史启蒙,始于《明朝那些事儿》。前几年有机会去苏州,特别拜访了徐霞客故居。庙堂高而江湖远,每个时代都有追寻自我的人。他们终其一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生命添增意义。即便,那并不是通俗的对生命的解读。关外牛羊,沐浴原野,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冷场》李诞 著《冷场》,李诞著
整本书透着一股荒诞的丧气。男人与女人不能相爱,因为会被莫名其妙地白光照走。父亲带着钱去赎被绑架的儿子,可是中途却意外失踪了。
看完本书,不禁反思,我们的想象力从什么时候开始泯灭的?十六篇奇思怪想的短篇,每篇都有一个超乎常理的核心。看书的时候,你觉得平常无奇,可为什么自己想不到呢?这大概是世俗生活让人们裹足不前吧。
《笑场》,李诞著
看完《冷场》才回过头找《笑场》来看。前面是澈丹和空舟的日常故事,后面是小说和诗歌。这本书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脱口秀演员,表演之外的另一个疏通的出口。闲时可以读一读。
《好忠告》(美)乔治·路易斯 著《好忠告》,(美)乔治·路易斯著
《无论你在想什么,反过来想想》(英)保罗·亚顿 著《无论你在想什么,反过来想想》,(英)保罗·亚顿著
《关键不是你现在有多棒,而是你想成为多棒的人》(英)保罗·亚顿 著《关键不是你现在有多棒,而是你想成为多棒的人》,(英)保罗·亚顿著
这三本书合在一起写,主要是因为看完了真的不太能记得住书中的内容。这类书适合放在案头,有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书的内容都是很实际的建议,每页内容不多,也很好读,一条又一条的建议,更像是微博、微信带来的阅读体验。跟创意相关从业人员可常备。
《哈佛极简中国史》(美)阿尔伯特·克雷格 著《哈佛极简中国史》,(美)阿尔伯特·克雷格著
通史类的书,作为对国家历史的全面了解,仅仅是疏通脉络之用。帝王将相千年,从世界看中国,又是另一翻景象。历史的巨浪扑面而来,中国为何成为中国,又如何与世界进程不同步,都会引起一番思考。大部分史书,都是庙堂之书,看多了也觉得乏味。让精英的留给精英,大众的留给大众吧。
《变革中国》(英)罗纳德·哈里·科斯 著《变革中国》,(英)罗纳德·哈里·科斯著
这本书里看到类似“边缘变革”的说法,意思是说,距离核心越近,拥有资源越多,其实反倒难以突破存量。四川、安徽农村率先发生的改变,都在距离北京比较远的地方。1978年后,划定的经济特区也可以套用该理论。大到治国安邦,小到管理企业,都是一个底层逻辑,创业同样如此。
《邓小平时代》(美)傅高义 著《邓小平时代》,(美)傅高义著
1920年代就能远渡重洋的中国年轻人,注定会成为领导国家的精英人物。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至今仍沿着四十年前设定的道路在前进与生活。知道什么是“好”的标准,然后为之努力,这就是他做的事情。
通过《变革中国》和《邓小平时代》两本书,对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中国,可以有基本面的了解。投资人李丰在某次分享时说,中国改革呈现的特点是,局部开放,而后适用整体。行业开放,虽然有摇摆,但最终还是开放。这对创业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大捣,刺猬爸爸原味瓜子品牌联合创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