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17528/1cd80a1bdbc1bd86.jpg)
上面这盆水仙花,是我养的。
因为各种缘由,自认伺候不了花花草草,但每逢冬季春节來临前,总是喜欢买些水仙来养,觉得简单,但还是好多年都只见大葱不见花,即便如此,寒冬腊月里生鲜勃勃的水仙“葱”也让人心喜。
至今记得第一盆水仙花是养在大学女生宿舍里。南方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很适合水仙生长。逛街时看见水仙花,内心十分喜欢,虽然马上要放寒假回老家过年了,我还是把水仙花捧了回来。
临放假回家前,给水仙盆加满了水,放在能晒太阳的地方,三周后返校,远远地能看见四楼窗台上绿意一片:水仙苍绿地活着,虽然不见花。
不知为何,那盆水仙草的模样深深地印在我脑洞里,至今清晰无比:无花的水仙葱草,淸亮摇曳……
大家毕业后去了深圳,南粤大地非常注重传统节日,每逢佳节花草繁盛,有各种花市,逢见到水仙,我必买了回来,足水足光地养护,但是往往总是养成水仙葱。
年年大葱时时养。
只是到了前几年,在北京的家里,我成功地养出了水仙花。因为我细心地问了卖花的人,才知道在家养殖水仙的法门:少水,适温。
原来我一直以为水仙要淹泡在水里,阳光充足,其实,有点儿水,适量的阳光,不宜过暖,水仙花定会施施然,枝花并盛,清香四溢。
![](https://img.haomeiwen.com/i4217528/c2a2fe32a1274f91.jpg)
据查,唐代时,水仙自意大利传入中国,先至荆州,取名水仙,宋元明清逐步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甚至福建樟州还以水仙著称。水仙没有没象其他的进口物那样被冠以“胡”名,可见中国人民对水仙的喜爱。
水仙及水仙花的品性吻合中国传统,正如宋代大家黄庭坚称赞“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