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围】第七章和第八章
【摘录和感想】
1、第七章 911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在哪里。
1)创伤性记忆:创伤对记忆有优势效应,人们对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前后一致度非常高,其中的所以记忆成分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负面消极的经历始终更加稳定。现有的可靠研究证据显示:创伤事件的记忆远远没有普通的日程记忆容易被遗忘。这种顽固的记忆不但会因为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而产生,而且也会因为非直接的经历——听媒体不断重复报道某创伤性事件而产生创伤性记忆。【创伤记忆更牢固,亲身经历或间接经历都有可能产生。】
2)闪光灯式记忆:我们在某些特殊的重要时刻,能够马上并强烈的回忆起当时自己所在的环境。特点是:富有细节、生动、包含对自己听到一段历史重大新闻时所在情境的回忆,同时包含对该重大事件的细节回忆。研究发现闪光灯式记忆并不持久和准确,并且人们在回忆这类事件的时候,对自己记忆的准确度显得过度自信。
3)对于某些特定的事件,人们能够更自信的回忆出更准确的细节,而而这些特定事件都有以下特征:a)这个世界必须非常出乎意料,不能是丝毫不重要的或者可被预见到的事件。b)这个事件的严重后果会波及到回忆者,或者会波及到大众和社会(有高度重大后果)。c)这个事件必须能够激发高涨的情绪(需要经历恐惧、悲伤、愤怒或者其他强烈的情绪)。
4)回忆排斥:是发现自己某段记忆不准确或不可能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失去这段记忆,而是意味这我们对记忆的自信发生了极大的削减,甚至全部消失。【排斥的部分会在下次记起的时候重新补充和编码】
5)创伤性记忆也很有可能把我们经历的或者以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某事件的大量错误信息整合在一起,即使是高度情绪化的记忆也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虚假的。
6)记忆入侵:先从参与者身上寻找情感记忆研究的资源;根据提供的信息与知情者联系,请他们描述一下参与者可能会回忆起的特定时期的情感体验;筛选参与者;询问参与者,询问我从知情者那里了解到的一件真实情感经历,获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引入虚假事件,只告诉个大概,不透露其他信息;让参与者做视觉记忆练习;一周后,让他们回想真正的记忆,并重复视觉记忆练习,一周后再次重复实验过程;三次采访后收获成熟的虚假记忆。【首先感觉很可怕,然后可以理解】
7)即使是普通的大学生这样的人群,也极易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也极易受误导性的记忆回溯技巧影响,从而想象出一些事物,并把这些想象误当作真实的经历。
8)非常环境中的记忆(如海军生存训练中模拟被俘虏)说明,单靠展示照片或者问几个特定的问题就能在我们的记忆中植入虚假的细节,甚至还能植入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感事件。
9)能戏剧化的篡改我们情感记忆的因素,不仅来自外界,内在因素也能轻而易举的歪曲我们的记忆。内在影响记忆的途径之一,就是同别人分享我们的记忆。
10)词语屏蔽效应:当把图像、声音、气味等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时候,我们极有看可能改变或丢失一部分信息。影响就是,用语言重复描述某事物非但不能加强记忆,反而会削弱记忆。
11)不管是情感记忆、语言记忆,还是视觉记忆,我们的记忆都很容易被操控、改变。
【记忆入侵实验记忆了解错觉的运作原理。不管是哪种记忆,都会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影而扭曲变形,不是当初的那个记忆,情绪化的记忆也不例外。】
2、第八章 社交媒体
1)通过分享,我们的记忆变成了社会景观的一部分,我们制造了一股社会意识流,同时我们自己的意识流也被别的社会意识流塑造。
2)记忆会传染的:我们在讲述某件事情的时候,会把源自他处的信息也融合进去,所以我们的讲述很有可能既有准确细节,又有不准确细节。
3)交互记忆:像我们网上的互动一样,是一种共同形成、共同更新、共同储存的群体性记忆。
4)网络记忆:社交媒体在按照大众的喜好有选择的强化我们的某些记忆,使某些记忆显得比其本质上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
5)记忆的社会过程被无限放大,可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记忆通过网络跟大家的记忆进行补充汇总,最后呈现出一个加强版的记忆。它比我们本身的记忆丰富、生动、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