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却仍然需要仪式感来郑重其事地表达。
小的时候,有一次到一个同学家,看到桌上摆着一碗面条,里面还有两个蛋,她高高兴兴地吃着。原来每逢她生日这天,妈妈都要来这么一碗。
我才知道有些人的生日是这样过的。这一碗面条,两个蛋,在我家也并不是什么太稀罕的东西,可是,那一天却有了特别的味道。
我记得后来回去跟妈妈说过这事,我妈的回答是,现在生活这么好,每一天都像在过节,还要过什么生日?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父母爱我们比别人多而又多,却从来没有给我们过生日,他们自己也没有过。所以长大后的我们,也不重视生日,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个特别的日子。
婚后,我才开始过生日,每次也是别别扭扭的,觉得多此一举。而且不是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吗?所以,有什么好庆祝的?
听我妈说,我们身份证上的,也只是个大概,并不是确切的日期。闺蜜曾经笑过我,孩子出生日期都记不住,你爸妈怎么这么糊涂呢?我也挺沮丧,虽然父母爱我们多而又多。
父母不看重生日,是不是因为他们之前的日子太苦了?是不是对他们而言,生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情,或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不是个值得庆祝的存在?是不是因为他们太忙碌太累了,365天的烟火日子已经耗光了他们的精力?
长大后的我们也没有给父母过生日的习惯。我们的爱随性肤浅,没有负担,也没有热度。
老公常常说我们没给爸妈过生日很不孝。于是我也张罗了几次,但是终究没有形成固定节目。我只记得老爸、老妈生日的月份,后来多是没有聚餐,只给钱。
很遗憾,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关系不亲近,感觉就是因为缺少这样家庭聚餐的机会,慢慢的关系才越来越疏离。
但是老公这边,每年公公婆婆过生日,大家都会有安排,不管多少人,不管时间怎么定,不管吃的是什么,总会有生日聚餐。一家人不管吵吵闹闹也好,热热闹闹也好,总是在一起,总是有关系。
后来的我,常常忘记自己的生日,但老公和孩子每年都记得我的生日。
我常常忘记老公的生日,却记得孩子的生日,还有就是公公婆婆的生日。
仪式感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凝聚力。这个应该就是许多家庭的传承和企业文化必要存在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