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句话:我们来到了北上广深漂,蓦然回首,大城市没有扎根下来,故乡已不再是家
25岁后追求安稳的高中校花
小文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学是应届就走的河北省一本,保送北京某知名学校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入铁饭碗的的国家电网工作。
我们是发小,更是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她人很好,但与她交流我总有种学渣对学霸的自卑感。
19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年前来我家找我,谈论起谈了三个月分手的男朋友,以及一眼望到头的下半辈子。她平静的说着,我不淡定的听着,但别人的选择我不好说什么。
他是我眼中的那个最什么都要做到极致,我想象中的她是穿着职业装出入于金融场所,毕竟她学的也是金融会计,我想象不到她要在我们那个小城市做一眼望穿的人生。
那一刻我猛然意识到我们到了不再以分数区分人的年龄了,我们到了人生分界线的时刻,我们到了赚钱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阶段。
没有谁说好学生就必须做着我们崇拜的职业,这是我们二十多年来的惯性思维,毕业是我们的另一个竞技比赛起点。
高价结婚成本的背后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作为一个女生坦白讲,我对家乡男子娶妻的陋习嗤之以鼻。大部分情况是:男方付房子首付(当然全款更好),车子,彩礼10万,三金,办婚礼(如果男女方离得近,女方所有亲戚朋友都到男方家里去),而女方基本不花钱。
如果家庭是农民,可以想象这个要求实在高到需要男方一家人一辈子辛勤劳作,都不一定可以置办得当,但这就是我们那边的习俗。
对比很多地方,我发现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娶妻成本高,为什么出现在这种状况呢?
一方面是时代在进步但在婚嫁方面没有与时俱进,现在已经不是只有男的有工作能力,女的依附于男人的时代了,现在男女平等,都有彼此的追求和价值。
另一方面是偏僻地方人的思想落后,在他们眼里一辈子的事情就是娶妻生子给儿子娶妻带孙子,这在他们眼里是一辈子固定的节奏,所以一辈子省吃俭用最重要的事上花掉所有的积蓄
还有就是越是缺少的才会越在意,因为没钱所以更把钱的看的重要
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朋友小丽和男朋友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时常会因以后孩子让谁带争吵,在哪里读书争吵,当她说出:我想让孩子去县城的幼儿园小学读书,那里的教育肯定比村子里镇子上的好些
说实话我震惊了,她是我眼里那个不爱学习不爱努力的女生,既然知道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接受好的教育,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那为什么不自己努力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最初课程,只有自己在不断修身才能将教育春风化雨落实到孩子身上。
一直以来我都想逃离北上广,压力大漂泊感是最大的障碍,这是我在北京呆的第两年半,我渐渐明白,在北京扎根是一件必须的事,因为你现在选择离开北京,你的孩子二十年后也会重蹈你的覆辙。
并不是说扎根只为了孩子,但求上取中的道理我们都是懂得,我们拼了命的要留在北京,即使留不下也不会次到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