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与借钱

孔子与借钱

作者: 1c4b406034cd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0:42 被阅读9次

    一位老奶奶说:“我问你们,如果有一杯水,这时旁边有你爸、你妈、一个很有钱的人,还有一个很穷的人,你会把这杯水给谁喝?”

    有人说:“当然是给父母喝了。”有人说:“当然是给穷人喝了。”还有人心里默默在想:“当然是给有钱的人喝了。”

    老奶奶说:“都不是,应该给最口渴的人喝。一个很穷的人不口渴,你没有必要给他喝;父母不口渴,你也没有必要给他们喝……”

    往往我们在决定把一个东西给谁的时候,其实立场是“我”,是施予者根据内在的价值判断做出的选择,即给谁对自己的好处更大。给父母,显得自己是孝子;给穷人,显得自己是一个仁义道德的人;又或者给有钱人,作为一种关键时刻的投资;

    所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考量钱的去处。接济别人,重要的不是他管你要多少,而是他需要多少

    孔子与借钱

    子曰: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孔子任命他为家里的大管家,给他的俸禄是粟米九百,原思不肯接受(辞是推辞的意思)。而孔子却说:“你把这些米领回去,分给你的乡党,让全村人一起帮你吃。”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原思的级别配得上这么多的俸禄。如果原思拿了一半,或者拿得更少,请问原思的副手怎么办?

    对原思来说,他认为自己这样挺对得起老师的。但他没有考虑过,他把钱拿少了,对他的下属来说(也就是孔子下属的下属),其实是一个灾难。

    孔子对原思说:“在把钱给出去的过程里,遵循两个原则——第一,给需要的人;第二,给匹配的人。不管是哪个原则,应对哪种场景,孔子都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索和考量的,这叫“无我”

    我们很多时候做一个决策,都会有意无意地,甚至以某种仁爱、慈悲、善良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最后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做事的参照系和本质不应该以我们自己的好恶为原则,而应该以恰当的接收者应该获得的份额为考量。

    我们很多时候只看见自己的“能给不能给”“愿给不愿给”,这叫“相”;如果你能看见接收这一切的人的“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才叫“非相”。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孔子与借钱

    钱,只是我们用来帮助别人,用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能量交换的工具。钱本身是独立的,我们只是暂为保管。但如何让这股力量得以恰当地分配,立意点不在施予者,因为这很容易让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

    另外,钱不仅仅流动着钱的能量,更承载着信息与价值取向。

    如果你觉得自己和钱的关系不恰当,请你想起这两个故事。对钱来说,它可能更关心的是你把它放到哪里去,而不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把它放出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与借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h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