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太和豆䜴,加半斤肥肉,加点葱花,还可以加点青海椒颗颗,锅热了后,把肥肉颗颗在锅里熬,待油熬出来,放进太和豆䜴,加葱花加青椒颗颗,美味啊,可惜这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味道。
当知青,每次离家,母亲就要用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炒好,给我装进一个长长的玻璃瓶子里,让我带回农村。其味之鲜,其味之美,现在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当年太和豆䜴的味道我一直在寻找。逛超市、游古镇、查淘宝、阅京东,以前的太和豆䜴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那种黑黑的,软软的,咸中带鲜,略有甜味的太和豆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今生估计已经再也无法享用。
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是当年最鲜美的营养品。在食品匮乏,什么都要票证的年代,有一瓶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炒出来的佳肴,那是何等的享受,何等的奢侈。那年头,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肉票。要炒一瓶太和豆䜴加肉颗颗,父母姐妹们只好忍口,又得好久都不能吃肉了。
装在玻璃瓶的太和豆䜴肉颗颗可以放很长时间,每次挑一点出来放在饭上面,一颗豆䜴一粒肉就可以下一碗饭。怎么节约着吃,最终还是要吃完。最后,倒点开水进去,把瓶子洗一个遍,洗瓶子的水又下了顿饭。
一九七四年,和我一起下乡的几个人,上学的上学,参军的参军,本人家庭出身不好,只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开。内心烦躁不安,看见什么都不顺眼,一天到晚就想惹是生非,开始惹农民,开始打群架。最后,打群架把脑壳打烂了,回到城里养伤。临返回农村的时候,母亲又给我炒了一瓶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临走的时候,我把一瓶装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的瓶子装进挎包时,瓶子还是热的。担心坐车把玻璃瓶打烂,我一路上都把挎包抱在胸前。回到生产队,想到今后的路,悄悄的决定要痛改前非,努力争取一定要回到故乡。现在想想,母亲炒的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激励了我,让我悬崖勒马没有继续在胡作非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想吃什么都有了,唯独再也没有见过太和豆䜴。忽然有一天,想起了母亲做的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肥肉到是到处都有,而太和豆䜴走了几个超市都没有踪影。超市的营业员一个小娃娃,问了她半天,她问我,为啥要吃太和豆䜴?现在的老干妈,水豆䜴未必就不好吃。我无言可答,只有白了她几眼,赶紧走开。
其实,时代就是一种味道,我们当知青的时候的生存时代,是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的味道。而我们的后辈们的现在是香辣蟹加小龙虾的味道。这怕就是代沟,活在当下要适应当下的味道。但是我还是想吃太和豆䜴加肥肉颗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