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始征集与通洲桥有关的散文作品,到建桥史资料印证,再到文集正式编辑、排版、校对已快四年时间了。在上周,当设计制作单位工作人员把近30位作者撰写的10万字左右的文本递送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不仅为时光的悄悄流逝而叹息,也为各方面的关心支持鼓励而感动。感动之余,想写一些文字来说说初衷。
兰花之乡浙中兰溪古建之多,我们独独选择通洲桥进行各种文本策划,自然有多种原因。其中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大家的思想情感因素始终占了高地。梅江区域,古时叫“通化”,这个名字可以正向解也可以作反向解:已经通达化育或者还需要通达化育。我们想,只要他是一个有着健全人格、内心积极向上的人,都该心甘情愿地接受下来,因为个人的品德修行、文化知识更新甚至社会习俗日益健康、成熟都不会存在休止符和终止线,还有相当多的上升空间。基于这一点认识,再回头看通洲桥,我们就会明白它真的是一座能让人知晓通化文明史了解梅江各种风物的代表性建筑,也是一个全方位展示梅溪两岸百姓团结、合作、苦斗、奉献的窗口,恐怕说它是一座承载兰东北文化的丰碑也不为过。
在散文选之前,我们曾进行过通洲桥诗词集的初步策划和编辑。那是在2016年,我在梅江新兴产业园工作的时候,主要是受到浦江等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如何把征集来的古诗词、自由诗中的诗行、佳句摹写在青砖灰瓦白粉墙上,也想铭刻在通洲桥的柱联上,虽然文本编辑出来了,但实际引用均未能一一做到。没有遗憾,只有有益的编写实践经验,那就是我们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编写能力还需要不断增强,时机选择还需更加精准,宣传氛围还需好好营造。诸葛八卦村、游埠早茶街的成功,就不是单靠一时一地某人的“智取”,而是通过上下同仁们不断地策划、创造,巧妙利用各种现当代传媒手段才赢得的。我们想,今后通洲桥如是,聚仁村文学小镇等等亦如是。只有这样,兰东北经济跨越和文化振兴才有现实性内容才有基础性条件才能得到强有力保证。
作为浙中乡土文化丛书系列,古桥古街的文本策划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同仁们合作去做,也希望继续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也不想多说了,内心惟有对浙中(兰溪)古建充满崇敬,惟有对古今各种文化的参与者表示敬意。 ——通洲桥系列文本编辑同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