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学习孔子的政治学说

作者: 烨辰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08:04 被阅读0次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相关文章

  • 18 学习孔子的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

  • 孔子学说

    中国哲学史 一、先秦哲学 儒家学说-孔子学说 首先,孔子的价值表现在其人格典范上。 其次,孔子奠定了以“仁爱”为中...

  • 孟子的仁政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

  •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十圣”吗,他们是谁?

    1、至圣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山东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 《论语》的秘密,在开篇第一章

    读杨朝明《论语诠解》,为的是想更加全面地学习论语,深入地理解孔子学说。 传统儒家学说,当从孔子作为集大成者开始,他...

  • 孔子学说《仁》

    一 什么是仁? 难与易? 仁,是一种真诚的信念。 二 具体怎么体现。 仁包含的意识: 1.人格。4 人的道德性。 ...

  • 孔子学说《礼》

    推行周礼。 一 礼 生活规范。 礼仪、礼节、礼俗。 礼仪之邦,彬彬有礼。 二 礼的意识 表现出人与人之间自发的感情...

  • 孔子学说《义》

    仁义道义理义正义 见得思义 一 对比 仁 :形式 义 : 内容,实践仁的形式。 二 义,根据不同的标准,去实现仁。...

  • 孔子学说《孝》

    晋王祥卧冰 南宋陆游与妻子唐婉 真正的孝是什么? 一 孝 论语中出现过17次 像一个颗树,一切来源于根。 二 孝的...

  • 《老子的智慧》1 2019年9月8日

    今天开始学习林语堂先生的《老子的智慧》的《绪论》部分。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 学习孔子的政治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l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