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十大忠诚卫士颁奖现场,我在,李保保不在。
伴着《怀念战友》哀婉悲壮的旋律,被追授“忠诚卫士”奖章的李保保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复活在舞台上。
情景剧《来生再报国》以日记为线索,为观众展现了李保保生前“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一个个感人瞬间。
2015年4月起,先后2次主动请缨赴疆维稳,遂行任务期间,李保保同志罹患晚期胃癌,与病魔抗争的同时,继续战斗、不下火线,直至倒在一线。
前几天看到一篇媒体评“寒门学子707分考北大”的文章,题目叫《背后贫穷不值得感谢》,其中的一段甚是精彩:
苦难没有意义,战胜苦难才有意义。“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状态不值得赞美和鼓励,值得赞美和鼓励的是这种状态下“动心忍性”的精神,方可能达到“增益其所不能”的结果。
我认为这段论述放到这里来竟有几分贴切,牺牲没有意义,牺牲换来的胜利才有意义,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胜利才是,要避免无谓的牺牲。
带病坚持赴疆,重病不下“火线”,如果是战事正酣,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这种牺牲奉献精神当然值得我们学习颂扬。但是当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拖着病体执行任务对大局真的有帮助吗?
计利当计天下利,退下来,或许,对战友是更大的帮助,对家人是莫大的慰藉。
两年前的教师节前夕,刘亚洲先生发表了一段时长约20分钟的演讲《别等军人逝去再谈关爱》。https://mp.weixin.qq.com/s/fdUYoodM7YTmaIfLyXHJDA(演讲链接)
一字一句都透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中青年的关怀,还有深深地自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大家在单位都是一课小草,但在家里都是大树。”
近年来,过劳死的案例时有发生,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什么时候后退一步,什么时候拼死一搏,怎样在牺牲奉献和留得青山之间选择,引导青少年应该把生命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逝者已矣,如此舍身报国值得被铭记但最好不要效仿;值得被追思但最好不要宣扬;值得被告慰但最好不要如此引导。
在绝对的英雄主义之上是绝对的人道主义
我相信李保保选择的是保家保国,绝不是一枚奖章,同样我希望这枚奖章也是同样单纯而没有被人们赋予这样或那样的沉重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