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作者: 版权印 | 来源:发表于2017-07-11 09:57 被阅读0次

《溪上遇雨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作品赏析

【注释】: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用着比兴,别有寄托。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趣,乃是宋人在诗歌“小结裹”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诚斋(万里)最擅此。而这首《溪上遇雨》居然是早于诚斋二三百年的“诚斋体”。

再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没有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括的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

夏雨有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何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象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观。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令人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东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仅就一处(“望湖楼”外)落墨,写出景色在不同时刻上的变化。而此诗则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如就诗的情韵而言,苏诗较胜;如论结构的出奇,此诗则不宜多让。

可见,诗分唐宋是大体的区分,不能绝对看待。王渔洋曾列举宋绝句风调类唐人者数十首,是宋中有唐;另一方面,宋诗的不少倾向往往可以追根溯源到中晚唐,是唐中有宋。大抵唐诗经过两度繁荣,晚唐诗人已感难乎为继,从取材到手法便开始有所标新立异了。这个唐宋诗交替的消息,从崔道融《溪上遇雨》一篇是略可窥到一些的。

相关文章

  • 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溪上遇雨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

  • 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溪上遇雨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

  • 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溪上遇雨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

  • 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溪上遇雨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

  • 一天一首古诗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作者 【唐】崔道融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

  • 溪上遇雨

    溪上遇雨二首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沉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其二】 坐看黑云衔猛雨...

  • 第八集

    引而不发,引而将发。 《溪上遇雨二首》 唐 · 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

  • 青峰映余辉

    溪上遇雨二首 唐 崔道融 草书 回塘雨脚如缫丝, 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 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

  • 初夏遇雨二首(20180506)

    初夏遇雨二首 文/愚牛侠 其一 初夏...

  • 溪桥遇雨

    溪桥遇雨 欧文 浓云漫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文诗词《溪上遇雨二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pp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