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许颖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福州
老师在辅导课中提到:“带着感恩和尊重去与对方交流,你看到的世界都会是美好的。”
恰好,我们家就发生了三件事,让我对这段话深有感触。
01 换位思考,看到全局
这天一早,客户就打来电话催货,叫我联系下快递看货物运输到哪了。一大早接到这样的催促电话,我内心是有些着急的。
可我拿起电话,在给快递拨出去前,又转念一想:
现在是早上8点,客服一般都是24小时服务,从晚班上到早晨,如果现在我一开口就带着指责的口气去和客服沟通,他们心里肯定也不舒服。而且,一大早就被人指责,可能一整天心情都不会好。
电话接通后,我放慢了语速,降低了声音:“您好,我有个件麻烦您帮我催一下。单号是……”
客服温柔地回我:“好的,女士。我现在马上帮你登记处理,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
全程对话中,我和对方都是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我心里也一直默默地念着:“感恩您的辛苦付出。”
若是换成以前的我,碰到这种情况,我拎起电话就吼过去了:“你们怎么回事,肯定是你们耽误了……”
而现在,我在沟通中做到了尊重,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发生事情时看到全局,处理事情时用到通情达理。
02 以身作则,尊重他人
之前,我给自己做了一个每日行程计划表,和孩子约定早上12点前我在店里工作,一点半回到家送她上学。
昨天,临时来了一位客户,要求我的店员去量尺寸,可到了下午一点,店员还没回来。
我心里着急,因为和孩子约定好的时间快到了,我现在过去可能要迟到。我发信息给店员,询问他往回走没?他说马上,过了五分钟,他果然回来了。
我一看时间,已经一点零五分了,这时回到家最快也要一点四十。
我拨了个电话给孩子,耐心和她解释:“丫头,妈妈今天估计要迟到了,我刚从店里出发,你一会把我车钥匙拿到楼下等我好不好。”
女儿懂事地说:“好哒。”
我一路快马加鞭,到楼下时刚好一点四十,她也刚好拿着车钥匙下楼。
一见面,我第一时间跟女儿道歉:“对不起,妈妈答应好一点半送你上学的,今天我迟到了,先跟你道个歉。”
“因为今天临时来了个客户要我的店员去量尺寸,店里没人看着,他又回来晚,所以我出门迟了。对不起哈,让你等我。”
孩子看我见面就跟她道歉,有点惊讶,不过还是懂事地说:“没事啊,妈妈,还来得及。”
尽管孩子没在意,但我还是一本正经地说:“今天虽然是有临时状况发生,但不管什么情况,是我迟到,没准时到达。这都是我个人原因造成的,所以必须跟你道歉。”
女儿听我这样说,开心地笑了笑:“那我们快走吧。”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看,如果下次她碰到类似的事情,相信她也能通过这件事知道怎么处理和尊重别人。
03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以前我为了防止女儿玩手机一直不让她锁门,所以女儿没有锁门的习惯。学习家庭教育后,我觉得这未必是好事,因为这样也是对孩子的不信任的表现。
我和孩子约定好,只要我进她房间必须先敲门,所以现在我进房间之前,一定会先敲三下以上再进去。
这天,我第一次进去给女儿送水时,她说嗓子痛,鼻子堵,耳朵也痛,我想她应该是鼻炎发作了。
我便和女儿商量说:“要不我帮你把空调关了,门窗也打开,刚好透透气。”
经她同意后,我就把窗和门都打开了,退出了她房间。
而第二次进去时,我想问她要不要吃点水果。当时门开着,我就碰了一下门,自然地走了进去。
我一只脚刚跨进去,她回头一看,嘟囔了一句:“你咋没敲门就进来了?”
我一听,立马再一次退出房间,把门带上、重新敲三下再进去。
她看着我说:“你刚才没敲就差点进来了。”
我略带歉意地说:“对,我看门开着,我以为碰一下门就可以进来,不用敲了。是我不对,所以我退出去重新敲再进来。”
她情绪还有些不好:“那门是你开的,又不是我。难道还怪我。”
我耐心地对她说:“我是得到你允许才开的啊。你不是说鼻子堵难受吗?我帮你开着通风。”
女儿身体不舒服,心情也不好:“那也是你开的,你说过要敲门才进,那就要敲了才进。是你的错。”
听到这里,想必很多家长已经火苗上来了。继续这样讨论下去,两个人都要进入到青春期模式,开始争对错。
我情绪很平静,继续和她解释道:“那我知道我不对,所以我退出去重新敲门了啊。”
她继续不讲理:“既然一开始你就知道是个错误,你干嘛还要犯错呢?”
我傻眼了,这不就是以前我跟她说的话吗?都说孩子是大人的镜子,看到她就看到了我们自己,这话果然一点没错。
我停了几秒,心里思考了一下怎么回她,说道:“这可能是我们俩认知不一样吧?我当时看门开着,以为不用敲了,你应该看到了,所以进来了。”
“后来发现自己错了,我立马改正了,你是不是也要表扬我一下知错就改呢?”
这下她乐了,有模有样地说:“知错就改,很好!那我原谅你了。”
看她乐了,我知道这件事过去了,我趁机引导她:“那以后你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做呢?”
她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回道:“你说呢?”
第二天,女儿进我房间找我时一下子冲进来,又立马退出去,嘴里嘀咕着:“忘记敲门了,重来。”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就是我们自己怎么做,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模仿。
跳出当下愤怒的情绪,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你有没有惊讶地发现,能从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模样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由模仿得来的,身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真的很重要。
你会在孩子面前注意一言一行吗?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编辑 /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胡丹蕾
图片 / Pixabay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