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知不觉就有了感情,不知道应该称为感情还是称为习惯。
在大连读书的时候,自己出去玩,折腾了好几天坐动车回来,从火车站往学校开的路上,突然就会眼眶红红的,看到熟悉的景色在眼前铺开,感觉自己回到了家一样。但是,哪里算是家呢,只是在北方呆了一年多而已。
有时候回到临海,我读初中和高中的地方,感慨万千。那个城市糅杂了太多的感情和回忆,发生了太多,反而不想去提起。记得的只有当地小吃的味道,绿绿的麻糍儿,质量忽高忽低的蛋清羊尾,不和我口味但是太过熟悉的豆粉汤。用舌头去记住一个城市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现在我无端由地开始思念加拿大,虽然那边又无聊,学习又累。我到底是想快点见到我的小伙伴们,还是想要快点见到我的洋娃娃们?
可能是近来的漂泊感太重,每天旅游的时候坐着巴士,走马观花。马上我得自己赶往多伦多,转机、等待、等待。留学生活从来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只是生活着而已,在另一块土地。
不久的未来,我还会走更多地城市吧,毕竟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学生的时候,多走一走,不是旅游而是生活。听起来很浪漫的目标,努力起来不简单,真正的异国生活也不那么闪闪发光。让一个梦永远美丽的诀窍就是永远不要戳破它,也不要醒过来,保持追逐的状态。
嘛,我比较铁石心肠一点,喜欢戳破一个个肥皂泡。就像我的闺蜜最近挂在口头上的一段话,没有期待就没有希望,简单地活着。有句话说的也很正确:生活在别处。张爱玲的经典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讲的不也是这个道理么。凑近了看,再被羡慕的生活,在我眼里也爬满的虱子。
倒不如把“生活不存在完美"这个句子作为前提,反而好过一些。因为不存在完美,所以发生了一些好事,就该感到开心;发生了坏事,就开心没有发生更糟糕的事情。总是想好最坏的打算,也准备迎接最美的意外。
最近变得文艺少女了点,大概是把重心从理性转到了感性层面。原来觉得理性优于感性,因为感觉总存在着误解、自欺欺人等,所以用缜密的逻辑去推导和冰冷的数字去测量更能看清这个世界,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人才是稀少的。但是现在觉得能够感性地看世界才够幸运,感性并不是情绪化,信马由缰,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敏感,注意细节,看到生活中别人忽略的美与悲伤。需要我们会表达,能共情于他人,才能和别人分享这份感动。理性也许能算作感性表达中的一种方法,用天下共同的逻辑和规则让对方理解我的想法、我的感受。
如果只是任凭自己的心随着事件发生而起起伏伏,那不算是感性,只是草履虫一样的反应。为值得感受的事情而心动,为值得诉说的观点而发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