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the “family”?
——《生化危机7》中除了“f***”出现得最多的词
我本人很喜欢恐怖向的游戏、电影、读物等等——不是指打游戏,而是看游戏实况。这种心理就像那种“捂着眼睛也要看恐怖片”吧。这个暂且不说。但是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就像大部分的言情作品中情节上总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你,你不爱我;我们彼此相爱了,故事就结束了”式套路,恐怖作品中也会有各种刺激、挑战观众接受底线的极端情节和套路,一开始看还胆战心惊,看得多了,对于恐怖的底线自然会向下移动,自然也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审美。纯粹恐怖的作品对于精神是折磨,而那些值得反复回味的则必然有它自己的立意。今天我想讲一些关于《生化危机7》游戏的一些感想(把脑子清出一部分然后就可以看下一个什么东西:)),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可以和大家交流。
游戏《生化危机7》的画面特别棒,大部分场景几乎以假乱真,虽然RPG游戏也可以做得很恐怖,但毫无疑问,越真实的场景越让人有伴随着代入感的恐怖和真实的感觉,况且这款游戏也可以VR玩(游戏实况里弹幕说的,我没考证过)。整个游戏里面除了玩家遇到怪物时经常会说的“f***”词外,出现的频率也超级高的一个词是“family”。把“family”翻译成中文,既可以是“家人”,也可以叫做“家庭”。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温馨的词语却在《生化危机7》游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光看字面意思,这是和一个恐怖游戏格格不入的。通常这个词都是游戏大boss伊芙琳和她所控制的受感染的人发起攻击的时候说出的,比如伊芙琳对佐伊说“他们(佐伊的家人)都是我的了”、感染状态的米娅以“保护家人”的名义毒打伊森。
伊芙琳的少女形态一开始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仅仅是反派一伙的自称,好比是“我们是一个团伙,你动我们一个人,就有百十人打回去”这种意思,仅仅是作为团队的口号以及全员共同认可的团队呈现出的一种精神。
但随着游戏的情节推进,我发现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在伊森视角里面看伊芙琳以及受感染的贝克老夫妇简直是魔鬼,像失去理智的人,对于任何企图救感染不深的人统统无差别攻击。后面的情节告诉玩家,受感染的人所做的事情也是由伊芙琳通过大脑控制的,这是她的“天赋”。所以总结来说,其实从头到底只有伊芙琳的意志在反抗那些拯救感染者的人;“family”并不是他们的一致意思,而是她一个人的意志。用法律语言来解释的话,那就是说,那些怪物的聚集并非是他们每个人的合意,而是伊芙琳单方面意思表示,并且用能力精神控制那些人与其为伍。贝克一家好心收留海中漂来的伊芙琳,却反被其控制精神成为怪物,改变本性,去做违背本心的事情。
当情节披露这一段缘由时,有很多人在弹幕上咒骂伊芙琳是个魔鬼,她造成了这一家人的悲剧;也有人骂她被救了反而还去害人,“东郭先生与狼”、“贝克一家与伊芙琳”。我着实也喜欢不起来伊芙琳,但我并不是以这些理由去讨厌她。仅凭一点点知道的部分就武断地给一个人的好坏做判断是一个暴露自己有多蠢的行为。况且被打疼的一方就一定没有错吗?我在这里推荐各位听一下游戏片尾曲《Go Tell Aunt Rhody》,歌词展露了伊芙琳生活的冰山一角。伊芙琳的残忍是洗不白的,但是这个游戏的立意是关于“family”,它在最后的歌词中以boss视角的心声,起码给了这些惨剧一些根源。我觉得至少我们可以从里面意识到些什么。
伊芙琳,本游戏中终极boss,本身物理层面上很强大,她的呕吐物里面可以产生怪物,她可以控制别人的意识去做事情,她可以把正常人感染成怪物为她所用。强大如她根本不会产生被人救的感恩之情。如果硬要说“救”的话,也是精神层面上能把她从那样变态的一种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她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地成长。但事实上根本没有人把她当个孩子看,她只是被作为公司研制用于作战的杀人武器。她虽然是人形,但制造者认为她“不配”有人的感情。人们怕她、恨她、用她,却没有人爱她。而她恰好有人之常情。作为一个“孩子”,她需要家庭的温暖、家人的关爱。为此,米娅和艾伦为了完成公司要转移她的任务,不惜欺骗她,谎称是她的爸爸、妈妈,事实上只是监视者。
被感染的一家人(贝克家小女儿佐伊感染不深所以没出现;最左是伊芙琳老年形态)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伊芙琳宣泄出自己野兽的一面。她杀死了运输船上所有人,只留下曾经视为妈妈的米娅。她控制了贝克一家,她不是改变自己融入他们,而是把他们变成和自己一样的怪物,强迫他们成为“family”。在伊森来到贝克家想救出米娅的过程中,伊芙琳百般阻挠甚至想置其于死地,她不是单纯想杀人,她是不想让“家人离开她”。那些被她感染成为怪物的人虽然没有给她真正的爱,但起码他们生活在一起,一起誓死对抗外来者,形式上像个家庭;但她知道,一旦那些怪物恢复成正常人,就不会爱她,不会和她在一起,连形式上的家庭她都无法拥有。
在片尾曲歌词中,我们知道伊芙琳有着一个非常悲惨的“童年”。人们对她百般实验,造出她却不爱她,利用她却又提防她。对于任何有思想的生物体来说,这些行为是非人道的,是残忍的。她已经具备了人的思想,却没有得到人应有的待遇。像马戏团里被打得学会“绝技”的动物,像那些被拐卖了作为乞讨、犯罪工具的孩子。之所以对她的可怜被斥责盖过是因为她力量超人,她身上没有皮鞭的痕迹,也没有断掉胳膊或者腿,来让一些肤浅的人给予肤浅的怜悯。如果像理解你身边人一样去理解她的话,你会发现她虽然身体完好,但是内心却空洞无比(千疮百孔形容的是最起码曾经有过正常情感的人,详见虐文)。如果说人的成长是由力量的增长和情感的成熟两部分构成,那么伊芙琳就是一个力量大得让人恐惧,但情感匮乏得扭曲的存在。她没有得到过爱,所以她对别人也是残忍、暴力、非友即敌。
米娅(未被感染)伊芙琳一角让我回想起我之前了解的一些十分恶劣的罪犯。他们没有正常人的正常情感,所谓人贵在“人间有情”,但他们身上却是兽性多过人性。犯罪必有缘由。正常人犯罪无非是就事论事的原因。但那些人的犯罪行为却可以追根溯源到严重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童年不幸,最简单的表达是“缺爱”。并不是说不幸的童年必然导致犯罪,但这着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谓关爱,不只是令其不死,而是需要真正的关注和爱心才能浇灌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被暴力对待的孩子必然会暴力待人,因为他们没有看见世界的美好,只看遍了人间炼狱,内心充满暴戾。如何能期待他们会有常情,像正常人那样有各种情感地生活?
米娅(被感染后)伊芙琳的童年过得就像个“prisoner”,她被“合理”得夺走了一切人所应该拥有的美好,自由、关爱、幸福。她缺爱,所以她无比渴望爱,她借怪物之口让伊森滚,因为对伊森来说是女友的米娅,在她心底是妈妈。家人之爱是人与生俱来、毫不费力所能得到的爱,友人之爱、爱人之情也是在有完好的家庭亲情之上获得的。就比如说我现在,尽管到了应该结婚的年纪却被恐惧阻步不前。虽然我清楚不尝试就会永远无知下去,但因为童年由于父母婚姻而产生很多不美好的记忆,导致了对两性关系的不信任。我知道我这样不对,但我内心的恐惧我没有办法填平。但最起码我还有外公外婆的关爱,顺利地没有走上更偏更黑的人生路。那那些连祖辈的爱都没有的孩子呢?没有接受爱的呵护的孩子要怎么不像野兽一样生长,像那些被爱包围着长大的孩子一样思考?这太勉强了。
佐伊(贝克家小女儿,一直在反抗感染者的迫害)伊芙琳悲惨的童年是她变成残忍怪物的火药桶,米娅假扮妈妈而不真心的爱是那导火索。在游戏中那是明显的怪物,但是生活中却是同样有人的外表的可怜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连环杀手、恶劣罪犯。伊芙琳造成的惨剧并不是警察或者社会可以解决的,像伊芙琳那样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人的关爱。以暴制暴虽然能消灭单个恶人,但是罪恶还会通过另一个人来攻击世界。但是来自家人的关爱却能消弭一些本质上的恶,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还存在着美好的事物。
伊芙琳(最后形态)如果我有孩子——假如有那一天——我一定要好好活着,好好爱她/他。
2019/02/11 00:00
声明:
1、以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
2、以上所有图片来自百度搜索《生化危机7》游戏截图,不作商业用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