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迷思概念的转变
待转变的迷思概念:“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更低”
一、设计思想
综合研究是科学发展的趋势。《科学》课就该突出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图文并茂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利用举例、活动、建立模型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二、教材分析
热传递这一知识点在《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能与能源》能的转移。热传递是能与能源一章中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切实地积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上册初步认识了科学及科学实验。学生已从本册第五章的前两课了解了能的形式及转化,这为进一步学习热传递起到了基础性的铺垫作用。继续深入探究能量在不同介质中的传递具有可行性,难度相对不大。
四、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递实验,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改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3、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实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探究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如何传导的。
3、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冬天,手冷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凉的小手,我们的手就会暖和起来;实在太冷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拿个热水袋抱在手里,这都是什么原理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热的传递。
2、实验活动
(1)教具准备:一端涂有蜡油的铁棒、玻璃棒、木棒各一根;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蜡油。
(2)、实验一: 不同材质的固体是否都会产生热传递
A、将未涂蜡油的铜棒、木棒、铁棒、玻璃棒的一端放入烧杯中的热水里。
B、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各棒另一端的蜡油会不会融化。
(3)、实验二:观测不同材质固体的导热性是否一致
利用控制变量法,测量并记录烧杯中的水温以及各棒蜡油完全融化所用的时长。
(4)实验结论:
不同材质的固体都可以进行热传递,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但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七、总结反思
期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体的热传导方式知识,转变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先验的迷思概念,培养起学生积极的观察探究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