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黄传琦

作者: 黄传琦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23:22 被阅读13次

教学设计——迷思概念的转变

待转变的迷思概念:“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更低”

一、设计思想

综合研究是科学发展的趋势。《科学》课就该突出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图文并茂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利用举例、活动、建立模型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二、教材分析

热传递这一知识点在《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能与能源》能的转移。热传递是能与能源一章中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切实地积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上册初步认识了科学及科学实验。学生已从本册第五章的前两课了解了能的形式及转化,这为进一步学习热传递起到了基础性的铺垫作用。继续深入探究能量在不同介质中的传递具有可行性,难度相对不大。

四、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递实验,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改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3、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实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探究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如何传导的。

3、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冬天,手冷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凉的小手,我们的手就会暖和起来;实在太冷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拿个热水袋抱在手里,这都是什么原理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热的传递。

2、实验活动

(1)教具准备:一端涂有蜡油的铁棒、玻璃棒、木棒各一根;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蜡油。

(2)、实验一: 不同材质的固体是否都会产生热传递

A、将未涂蜡油的铜棒、木棒、铁棒、玻璃棒的一端放入烧杯中的热水里。

B、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各棒另一端的蜡油会不会融化。

(3)、实验二:观测不同材质固体的导热性是否一致

利用控制变量法,测量并记录烧杯中的水温以及各棒蜡油完全融化所用的时长。

(4)实验结论:

不同材质的固体都可以进行热传递,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但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七、总结反思

期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体的热传导方式知识,转变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先验的迷思概念,培养起学生积极的观察探究兴趣。

相关文章

  • 教学设计-1-黄传琦

    教学设计——迷思概念的转变 待转变的迷思概念:“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更低” 一...

  • 教学设计方案-1-孙皓

    教学设计方案-1-孙皓 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来温...

  • 【英语教资5】答题套路

    一、教学设计题 1、序号:1-Ⅰ.、2-Ⅱ.、3-Ⅲ.、4-Ⅳ.、5-Ⅴ. 2、Teaching contents...

  • 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学理解读》有感

    这周我学习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学理解读。我的学习心得如下: 相对于传...

  • 案例3:参演电影

    题目:输入最喜欢演员,返回演员参演电影。知识点:1-字典遍历及字典用法 movies = {'妖猫传':['黄轩'...

  • 教学设计-1-耿晓蓉

    不同固体物质的导热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不同于气体与液体,热在固体中是以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 过程...

  • 教学设计-1-杨瑞霞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下册(牛津上海版) 二、教学...

  • 教学设计-1-李艳芳

    一、教学内容 转变学习者的迷思概念:放在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更低 二、教学目标...

  • “我这个‘懒’是传的。”

    琦小子:“妈,你也知道,我这个‘懒’是传的。” 琦妈:“什么啊!传的?你老妈我有那么懒吗?”

  • 2019-07-16 - 草稿

    【琦琦妈读经典感恩日记第391天】 (20190716)星期二,晴 读经人:妈妈,大宝读,琦琦听。 读经内容:《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1-黄传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rp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