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大师”的视频,我突然领悟前段了一个基本道理。
理解和领悟是两种结果,所以很多头脑中的逻辑结论,不一定有用,而领悟却带来认识的质变。
这个领悟即:天道与人性是相反的。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性却是损不足而奉有余。
先看看天道: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物极必反;有余了就要被损,这是天道昭昭。
“水利万物而不与之争。”越是低凹的地方,水就越会去填补它;越是高的地方,越会遭受风雨冰雪的侵蚀。
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富的太久、太多了就要被折损 ,所以没有那个家庭能一直富下去。这是由天道所定。
而人性却与天道相反:损不足而奉有余。越是赚到钱的人,越更容易赚钱;越是穷困的人,越难以脱困。
越是穷人越被别人瞧不起,办个事就很难;越是富人越容易打开局面,因为富人总被高看。所以,势利眼,就是正常的人性。
为什么人们总要在各种场合撑面子?就是为了应对人性的势利眼。穿名牌服装,缺钱也要买个二手豪车,脖子上挂个金链子,省吃俭用戴上奢侈名表……
这些高调行为,常被人理解为虚荣、炫耀、撑面子,其实质却并非这么简单,而是为了顺应人性的势利眼,这样做会对自己有利。人性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的。因此人们就会通过伪装避免受损,并获得好处。
吹牛也是这种伪装。所以很多会吹牛的人,就能借助人性的势利混得风生水起。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曾经有很大的一个疑惑:人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为什么可以仅为获利而口是心非?
我以为我早就找到了答案:人性自私。现在看,这个答案太肤浅了。
然而,我们都应该去顺应人性,不需要遵循天道吗?非也。
任何时代,那些民族的脊梁,都是顺应天道,践行天道的人。为大众谋福利,不计个人得失的人各个时代都有。屈原、范仲淹、文天祥、海瑞、谭嗣同、李大钊、焦裕禄、袁隆平……
多数人为了人性生活,少数人为了天道奋斗,这就是人类群体的组合。
古人读圣贤书,就是要把人培养成君子、大丈夫、圣人、好人,这条路就是顺应天道。
古代读书的目标就是做官,当官领导百姓的人,必须顺应天道才能造福大众,如果他们只精通人性,不免贪赃枉法,腐败奸诈。
没想到,中国的教育蕴藏着这样的内在逻辑。
站在高处的领导层,有责任就是循天道,为集体负责;处于基层的百姓,为了生活,免不了要琢磨人性,顺应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