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啊,为什么加入007?以后在007持续写作的轨道上又如何走?几年之后,当时加入的初心还在吗?
我怎么加入007的
”你关注什么,你在做什么事,自然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当时写下这句话。
想到的是因果,吸引力。加入007的时候,正是2018年初到南疆驻村。初到南疆,工作环境和从事的工作都是全新,也可以说基础很弱。
面对当时到基层迎接脱贫攻坚的”大考“,自然压力也比较大,也有比较多的不适应。记得刚下到村里,要做好数据统计,经常要用excel表格。而多年的文职工作,对于写材料、排版倒是得心应手,面对一直没有用过的表格,没有入门的时候就惊为”天书“。处理数据,不会excel表格,基本没法工作,手工统计慢,而且表内数据、表间关系都很”麻烦“。
那时为了学会表格,从0开始,向别人请教(往往身边的人不是水平一般,就是解释了了),于是在网上开始找付费的课程,跟上学习。这才有了一点点的入门。工作的效率才有一些提高。但毕竟也不是一朝夕,还从县里专业部门请来救兵帮忙整理数据,专业高手一整天没有休息才把数据基本理顺。
就是在这种网上学习的过程中,无意间看到有伙伴在分享”六顶帽子“,再链接,再认识007。也是时间点到了。
因为平时的工作很繁杂,在驻村之前计划的记录驻村生活工作的事就有”放下“,而加入007,每周一篇的”最低要求“,”不写就出局“的简洁约束,让我萌生他律加自律的想法。
现在看一下,真的感觉007。在和同学的交流中,开始了每天三件事的日更。从程式框架化的记录,到后来的自由撰写,当时没感觉。驻村回来后再看,就因为每天三件事,让我记下了还算比较多的工作生活记事。在阅读时才发现,好多都已在记忆中模糊,幸亏有了文字的记录。
加入007我都做了些什么


因为”六顶思维帽“练习,再到”每天三件事“记录,让我在驻村期间,基本养成了持续写作的习惯。尽管也有一些时间疏离,但总体还是保持了输出的节奏。
特别是在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特别大的时候,因为有007战友的鼓励,每天在工作结束之余,抽出时间坚持记下了不少的工作生活情景和感悟,还有很多珍贵的照片。
结束驻村,有一段时间停下来。想一下,很可怕。思想的松懈和枯竭,带来行动的停滞和思维的萎缩。文字不会骗人,时间也可过,但彼时的情感想法都已固化在文字中。反观一段时间的自己,引起很深的震撼和内省。
是需要持续做事了。这种持续就是聚焦,是专注和心力成长。今年初,重新开启007的写作,只是七天一篇。还觉得有时不知道写什么,看到战友的日更挑战也是望之却然。
时间进入8月,有一段时间的忙乱,静观发现思想和心态方面需要静与沉淀,于是,立个flag,开启30天日更挑战。写着写着,写东西的感觉又回来了。这一轮的30天,就算是先写,做量,把持续输出的状态找回来。

当然,还在持续的输出中,或多或少和一些同频的战友们有了链接,并在共同写作中有互动互学。

未来在007做什么
持续写作,在一个圈子里沉淀。如同007讲到的,”裹挟成长“,持续写,从量变到质变,把学习等输出为文字,把生活、感想沉淀到文字,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
已经开始,就不停歇。把写作当成修心和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