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提到的及时止损,顾名思义就是及时地制止“损失”。
那么这个“损失”,究竟是哪个方面的“损失”呢?
我们在这里讲到的是“沉没成本
”损失。
那么什么叫“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付出并且无法收回的支出,比如时间、金钱、情感、精力等。
这个“损失”就是这个“沉没成本”的支出。
放弃“沉没成本”,会触发“损失厌恶效应”。
那么什么叫“损失厌恶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损失的感受比获得的感受强烈约4倍,这就是“损失厌恶效应”。(以下简称厌恶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你眼睁睁看着钱财离你而去时,感受到的痛苦比你得到同等价值的东西时感受到的快乐大得多。
其实痛苦除了病痛带给我们的是真正的痛苦外,这些痛苦都是由损失了“沉没成本”,产生“厌恶效应”所造成的。
这些痛苦人人都能感受到,是根深蒂固地埋藏在我们的认知里的痛苦!。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舍不得放弃“沉没成本”不能有效地在短时间里,抑制产生”厌恶效应”的痛苦,在痛苦中煎熬,在泥潭中挣扎。
那么有什么办法控制这样的痛苦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用三种思维方式,能有效控制“厌恶效应”产生的痛苦。
1, 断舍离思维
“断舍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
用这种方法形成思维叫做“断舍离思维”,其终极含义就是:
要彻底以自己为主体,丢掉不舍的想法和悲伤,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丢掉不舍和执著之后,你就会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如沐春风,控制了“厌恶效应”的延续。
在进行断舍离思维的过程中,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摆脱其他不重要“厌恶效应”带来的痛苦,你也会变得轻松很多。
2、减法思维
什么是减法思维,就是合理地减少自己身边一些不必要,与现实不匹配的事情来提高效率的一种思维。
减法思维要义其实就是运用二八原则,去找到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减去不必要“厌恶效应”产生的痛苦。
比如远离不断消耗你的人、跳出不能让你成长的工作、果断放弃错误的决策……
这是一种改进,重要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成熟。
3、迂回思维
所谓迂回思维,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避免正面的直接交锋,暂时地离开直线轨道,绕道而行,曲径通幽找到消除“厌恶效应”痛苦的捷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魅力所在。
用以上三种思维方式就能及时放弃“沉没成本”损失,控制住“厌恶效应”带来的痛苦,走出泥潭。这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场自救。
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你敢于直面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不优柔寡断,尽早脱离“沉没成本”的泥潭 ,你就是个聪明人。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如果用我们东北话来说:“谁都会遇见倒霉的事,遇事别磨磨唧唧的想不开,要想吃亏是福,要想往向前看
用了这三种思维方式并实施于行动,就能懂得战略性放弃,就能不和烂人烂事纠缠。
敢于及时止损的人,赢在了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