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应该是人类最频繁的活动。
“如果没有友情,一片城市就如同一片荒野,人们的面目就淡如一张图片,人们的语言则是一片噪音。”
你看街上三三俩俩的行人,谈笑风生;看咖啡馆,任何时候都零零散散坐着一些人,或含情对视,或低声交谈;看傍晚的大排档,人声嘈杂,和着太阳刚下山的热气腾腾,约上三五好友,整条街比白天更热闹……
人类的交朋友是从胎教开始的,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最爱闲聊,聊着聊着,就把孩子聊成了发小。小时候多了个玩伴儿总归不是坏事。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区里再也没见发小的身影。原来,他是被奶奶接走了。人之初的一段友谊,只存在大人们的调侃里,自己则没有半点儿印象。
上幼儿园了,就和临近座位的小朋友说的话最多,分组游戏也经常能在一起,玩儿的多了,没吵架,就算是朋友了。只限于在幼儿园自由活动的时候,只限于放学后同路的那100米,其它时间没有交集。假如以后能在某个学习班碰面,也许绞尽脑汁能想起个名字吧。
人生真正交的朋友,应该从小学开始的。六年的时间,朝夕相处,总能找个脾气秉性相同的,还能一起过六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呢。毕业时也写同学录了,也留微信了,至少失不了联。
中学时代的朋友最可贵。可以一起谈心,一起追星。可以在你一次考试失利时,默默地为你买瓶饮料;可以陪你一起去做你不愿意一个人去做的事儿,哪怕这件事傻透了,可以共同痛苦,共同快乐,单纯的只是喜欢你而跟你交朋友。
大学时代,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本身有着许多的不同,能友好相处的就不多了。一般以寝室为单位,各自学习与生活。同寝室的小伙伴自然是亲密些,但也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前途。毕业了,留下个很好的名词“同窗”。
越长大,人和人的交往就和利益紧密的联系了起来。人总习惯从对方身上获得点什么,一个人要索取,一个人要给予,角色随时互换,达到一种平衡,相互之间有默契,有尊重,有坦诚,有快乐,有理解,可以交往。
友谊就是建立在相互利益之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相较以物质需求为主的友谊,建立在精神需求上的友谊更牢固些。
有意无意之间,对待朋友也是基于寂寞和恩惠。
曾经经历过一场失败的友谊,结束的原因可能是两个人付出的不对等关系造成的,也不强求,天地自如,来去匆忙。只是从那以后不再执着于某一个人,也学会了自己陪伴自己。
三毛说:“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
随着时间的淘漉,最终留在我身边的朋友,寥寥无几。求同存异是我们之间交往的准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当有人愿意倾听我,信任我,能在失落的时候陪伴我,真心希望我过的好而不嫉妒我的幸福,便是我的幸运。
和朋友在一起,让我暂时抛弃了孤独这一基调,是朋友扩展了一圈圈我所属世界的外延,让我畅快淋漓的大口呼吸。
遇见,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