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黑奴解放到底解放了谁?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黑奴解放到底解放了谁?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作者: 冯世坤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15:11 被阅读16次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的斯陀夫人(Stowe.H.B.)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作品。

    在当时那个遥远的年代,正闪耀着怎样的人性?让我们穿越过去,看看当时的世界。

    1852年,电灯尚未发明,电话尚未发明,电报还是个刚出生不满10岁的新鲜玩意,大众是消费不起的。而中国处于清朝咸丰帝登基两年的档口,正撅着屁股还1840年鸦片战争的赔款。更要命的是,一年前太平天国刚成立。

    美国则在两年前(1850年)刚通过了《逃奴追缉法》,镇压废奴运动。另外,1844年、1846年,美国分别跟中国、墨西哥干了一架。而此时美国南北方的各个利益集团,则在以各种方式争取着廉价劳动力——黑奴,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开打。而奴隶解放,则要到1863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才成形。

    这本书里主要有两条事件轨迹。一是忠厚的汤姆两次被贩卖,最后走向死亡的旅程。二是及乔治·哈利斯一家三口的逃亡经历。文章中不时夹杂着斯陀夫人以布道者口吻讲述的基督精神。

    汤姆的原主人谢尔比先生对家奴还算不错,是奴隶们公认的好主人。然而这样一个“好主人”,一旦债务缠身,还是决定把他最优秀的黑奴汤姆以及小男孩吉姆·克罗卖掉。文中他的讨价还价,不过是减少自己损失的手段而已。因为,奴隶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件商品而已。在得知自己即将被贩卖后,两家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善良而愚忠的汤姆认为,“要是不卖掉我,就得卖掉一切,那我宁愿被卖掉”,是的,他还在担心主人的破产。但同时,他也认为奴隶是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的,“让伊莉莎(小男孩吉姆·克罗的母亲,乔治·哈利斯的妻子)走吧——她可以这么做!我不会阻止她——她留下是不合情理。”乔治·哈利斯一家不忍骨肉分离,逃的很决绝。乔治·哈利斯对威尔逊先生说,“法律不是为我们这样的奴隶制订的……不过是当权的人用来掌控我们的手段罢了。”乔治·哈利斯对自由的渴望,是汤姆远远不能比拟的。可怜的汤姆甚至都没有动过逃跑的念头。

    伊莉莎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善良的伯德参议员一家。只是,恶法让善良的人从恶或不能帮助弱小。伯德参议员一家顶着窝藏罪犯的罪名,给她们提供了住宿,却不得不让她们母子连夜离开这个温暖的港湾。甚至于他们还讨论了是否应该做个守法公民,拒绝向逃亡奴隶提供食物或把其投送监狱。幸运的是,良心战胜了恶法,伯德参议员还是把伊莉莎母子托付给了开明的约翰·范·特隆普。在那里,伊莉莎母子终于和失散的丈夫乔治·哈利斯碰面。然后一家人在教友会的帮助下,同奴隶猎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斗争……

    汤姆在被贩卖途中救起了落水的小女孩伊娃,也迎来了他的第二个主人,圣·克莱尔先生。圣·克莱尔是个开明的主人,他的女儿伊娃心地善良,但身体羸弱。只是克莱尔先生的妻子——玛丽,却是个冷酷私自的人。在这里,能干的汤姆赢得了克莱尔一家人的认可,小伊娃更是对汤姆喜欢的不得了。就在圣·克莱尔先生准备给汤姆恢复自由身份的档口,小伊娃病逝了,克莱尔先生也在一场冲突中死去。他的妻子玛丽拒绝释放汤姆,又重新将汤姆推入了奴隶市场。当然,这里还有圣·克莱尔先生的初恋故事,堂姐奥菲亚利对奴隶制的思考以及淘气包托普西的各种古怪精灵。

    我们看到,黑奴们也不全是像汤姆这样忠厚老实的,有故意浪费的、有暗做手脚的。其实对这些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想着逃跑,又看不到自由的希望,那最好的人生策略可能就是消极罢工,如果再给主人找点麻烦就是乐事一件了。而奴隶制给黑奴的身体伤残、骨肉分离、侵犯女性、肆意殴打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汤姆第二次被贩卖到了种植园,遇到了残暴的新主人西蒙·雷格。在这里,汤姆又开始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协助不堪忍受痛苦的女奴逃跑。新主人对汤姆不臣服自己深感痛恶,在对其改造无望后,开始反复折磨殴打汤姆,最终导致汤姆伤势过重死亡。汤姆最早的小主人乔治·谢尔比赶着过来赎回汤姆,却目睹了汤姆的死亡,深受触动,并引发了他对奴隶制的思考……

    乔治·谢尔比回去后把家里的奴隶都释放了。他说,“就在他(汤姆)的坟墓前,我向神圣的上帝起誓:我绝不会再拥有一个黑奴,只要有可能,我就会想尽所有办法还给他们自由;更不会有人像汤姆叔叔那样,遭遇妻离子散,以至最后惨死他乡。”只是,在我看来,乔治·谢尔比这么做只是在逃脱自我良心的谴责,给自己赎罪,无法上升到对奴隶制的批判。

    书中对奴隶悲惨生活的描述使得本书的政治地位高涨,但从文学角度看,全书人物性格单一,不够丰满。忠厚的只有忠厚,残忍的只有残忍,每个人只表现了一个性格侧面,没有面对矛盾的艰难抉择及斗争。汤姆全程甚至都没有表现出对妻子与孩子的怀念,只是一味的为主人做事。书中的人物就像就像葛朗台一样干瘪,除了吝啬,几乎没有其他性格特征。通篇看来,只有乔治·哈利斯一家拥有现代人格,但他们也只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抗,而非对奴隶制的反抗。如果这一家人都在谢尔比先生家当奴隶,如果谢尔比先生没有因为要还债卖掉他们的孩子,这一家人还会“其乐融融”的享受着别的奴隶的羡慕。

    文中一再提到的“耶稣基督的光芒”。例如“上帝的光华和荣耀,也会让他的灵魂不朽。请别对他惋惜!如此的生与死并非为了让人们可怜!上帝的最大光荣并不体现在万能的财富上,而是大公无私、历经磨难的爱!上帝召集去,与他共患难,跟随他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只是,上帝从来不光顾这个地方。

    1852年,正处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工业经济对拥有人身自由的流动劳工越来越渴求。而南方种植园恰恰掌握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黑奴。至此,基督教成立了1800余年,黑奴贸易也存在了400余年。此前,上帝感召下的基督徒即没有阻止奴隶贸易,更没有提到解放黑奴。为何单单到了工业经济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时候才出现废奴运动?与其说上帝的荣光感召了人性,解救了黑奴,不如说是北方代表的工业经济打败了南方代表的种植园经济。

    向往美好自由的幸福生活并为之奋斗,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更是每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黑奴解放运动,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跟基督无关。(冯世坤)

    版本:《汤姆叔叔的小屋》斯陀夫人(Stowe.H.B.)著,王岩译,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奴解放到底解放了谁?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zu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