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会说话的石头——记龙门石窟游

会说话的石头——记龙门石窟游

作者: 凤飞满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6-04 21:04 被阅读0次

    文/满凤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游览了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不禁想起这首歌。

    游龙门石窟,我们仿佛听到石头在诉说……

    进入景区,就会看到在波光潋滟、游鱼戏水的伊河上,有一座仿赵州桥修建而成的联拱石桥——龙门桥。很多游人在与龙门桥合影留念,其中一对鹤发童颜的老夫妇,幸福的微笑着摆着造型,那样子好美。在桥西端涵上端刻有醒目的“龙门”二字,它在诉说着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元帅在1960年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及王后曾经来过。我们一行十人,在这里合了影。

    沿着石板路,跟随讲解员向前行进不到100米,就看到石窟北大门。这个门的造型是仿汉代双阙门式修建,大门匾额上的“龙门石窟”四字。这座石门在诉说着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国家领导人郭沫若先生与龙门的故事。

    最让人骄傲和自豪的是,壁面上嵌有“世界遗产”标志,而且使用是加入汉语的“世界遗产”字样。这里的石头,向世界讲述着中国。

    继续前行,有一块漂亮的石头立在路旁。它的底色为黑色,石体上分布了很多或白或绿的晶状体,宛如一朵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像含苞似盛开。讲解员介绍说,此石名为“牡丹石”。让人震惊的是,它竟然是在15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中,由晶体状的中基性火山熔石,随其他岩浆流动混合而成。为了遇见,它在这里等了我们15亿年,它在向我们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一股莫大的荣幸与喜悦感溢满全身。

    来到石窟群,讲解员说我们看到的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其中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印象最深刻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主尊卢舍那佛,结跏趺坐于八角束腰叠色式莲花座上,通高17.14米,头高4米,仅耳朵就长1.90米。

    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依照武则天本人的相貌塑造的。按佛经上讲“卢舍那”的原意为“佛光净满”“光明遍照”,也正与武则天自称为上明下空的“曌”字相吻合。一代女皇武则天,用她的智慧和谋略,改写了历史,书写了传奇。让女人和男人一样,顶天立地。她,让人不得不钦佩!

    因为武则天,龙门石窟才得以将大唐的辉煌诉说——这辉煌就在佛像丰满的脸庞上,就在圆润的鼻梁间,就在微微翘起的嘴角上,就在光明慈祥的目光里,就在厚重的衣褶里;这辉煌就在飞天婀娜曼妙多姿的身段里;这辉煌就在万人成佛的憧憬里……在这里留影,好像有女人的荣光在闪亮。

    宾阳洞区也让人过目不忘。它是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皇家石窟的代表。“宾阳”,意思是每天早晨,这里都是龙门石窟最早迎见东方升起的太阳。宾阳洞区由三个主要洞窟构成,即由北向南一字排列为:宾阳北洞,宾阳中洞和宾阳南洞,并称为宾阳三洞。其中,北魏皇室仅开凿宾阳中洞就历时长达二十四年。伟大艺术的产生,总是同那个民族对美的追求和理想境界的憧憬是紧密联系着的。古人的智慧和信念,震撼着我们。

    有趣的是,宾阳北洞正中的阿弥陀佛,右手本来伸出的是极具禅意的三根手指,由于自然风化,大拇指没了,竟然成了时下流行的剪刀手。或许冥冥之中,历史总与未来相连吧!

    一路走来,龙门石窟的石头在诉说着历史长河中的一些故事,它让我们忘不了万佛洞内四壁刻遍小佛15000余尊,营造出的那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忘不了莲花洞顶那朵圣洁的莲花,象征着佛教是一方净土;忘不了药房洞里流露出的佛家济世情怀;忘不了孝文帝,忘不了武则天,忘不了李泰,忘不了郭公和方公……

    踏过一座石桥,就移步来到了伊河东岸。隔河相忘,可见西山龙门石窟全貌。其气势雄伟,让人震撼!

    东山也叫香山,著名的香山寺就坐落于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会说话的石头——记龙门石窟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ap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