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关于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与西班牙的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在了深山中。勇士乔治与恶龙经过一番战斗,救出了公主。公主便将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乔治。从此,书便成为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公主被解救的这天,被后人称为“圣乔治节”。当地的居民,在每年的4月23日这天,妇女会赠送一本书给丈夫,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支玫瑰花。
后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蒋方舟有一句话说,如果你不读书,那你的世界就由你的朋友圈决定了。
4月23日也是得到APP的破万卷节,在今年的破万卷节上,罗振宇讲了一个新的读书观念:刷书。
这颠覆了我的读书观。我是一个爱看纸质书的人,而刷书则更适合电子书,以前我都是拿到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地读,顶多有些重复啰嗦的地方会跳读。因为本着《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的观点,如果要客观评价一本书,前提条件就是要从头到尾的读一遍。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在吸取前人观点的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变化。
一、我们为什么要“刷书”?
在现代这个社会,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共识。
吴伯凡老师说过:“烽火连三月,共识抵万金。”现在谁在那么多散乱的社会思绪中创造了一个共识,谁就是在贡献价值。
这个世界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原来模模糊糊,每个人心里都有,但是就缺这么个词把它“提溜”出来。
现在每天都有200本书面市,如果一本本从头到尾的去读,根本读不了那么多,这就相当于要求你认识每一个人,都必须和他谈恋爱。而我们刷书的目标也不要从头到尾去看完一本书,我们刷的就是那些共识,我们刷书的目标就是去搜所那些“认知模型”。
不管你读不读书,你对世界的理解都是模型化的。这都是我们人脑动作的基本状态。分类和排序是我们的本能。正如我们从小就把世上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
二、如何做到有效地“刷书”?
刷书讲求的就是一个字:快!面对不同的书,我们快的方法也不同。
打开一本书,我们先快速的浏览封面、序言、目录和每一章。现在很多的书,作者都会把最好的部分放到最前面展现给读者。后面的部分,有些书会缩水越来越严重。毕竟,一本书的诞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如果读完前面部分发现对自己没有用,或是不感兴趣,那就过了,这本书就算刷过。
如果对自己有用,那可以再看看书的倒数第二章,作者写的要是依然不错。那不是说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很好,而是说作者的力量均衡。
例如罗振宇在直播中提到的《中国货币史》,彭信威作品。就是一本值得从头刷到尾的好书。作者娓娓道来,就像一个老先生,一桩一件地摆开来跟你讲,一点也不枯燥。
还有一种刷书的快法,叫做逛街式刷书,现在好的书都会暴露在外面,所在我们要多刷、快刷,就像逛街一样,经常逛,就会知道哪家店有什么好的东西。
我们刷书还要带着去讲给别人听的迫切目标去行动,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没有听众,可以假想一个也行。一言以蔽之,我们要为刷书的过程,设定一个分享的目标。
刷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编制自己的索引、积累自己的算法的过程。我们在给书籍、精神世界打标签。一次没记住,没关系。下次再出现,就记住了。
三、我们刷完书后,做什么呢?
刷完书不是代表就完事了,你的刷书工作就完成了,我们不仅要输入,还要输出,就如同我们的呼吸,不仅要吸气,还得呼出来一个道理。
这时我们需要写刷书笔记,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哪怕就写一句话也行。其实,我们会发现我们对这本书的发现何止这一句话啊,大量的细节还被我感受到了,但是我不写出来。
刷书,是构建我们和世界的关系。阅读,仅仅是我们和书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有些书是值得好好阅读的,和值得交往的人一样。比如:《红楼梦》、《20世纪思想史》、《方案的基本修养》、《优雅老去》。
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项目标,把某个领域的知识系统化一下。
如果一个人的知识不成体系,那么他知道的越多,他就越会感到困惑。
最后,摆出罗振宇老师读书的终极心法。
读书,是为了和人打交道。
这个世界一切的根本是人和人的关系。书,是了解人的工具。书,是我们接触人的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