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临时停在镇上一个开放小区的车位上。
开车门,偶见一家店铺里的箍桶师傅。
于是,进门听故事。
师傅姓陈,74岁,18岁开始入行,已经从业56年。
以前会上门去客人家里做木工,做的类型非常多。
10年前,在镇上租了这里的店面,继续做木工。
旁人都不看好,认为店会开不下去。这些年,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特别是下半年,婚嫁多起来,做的东西都不够卖。
陈师傅现在主要做祭祀用的加盖木盘。家里也进一些竹编的果盒。木盘和果盒一起卖。
在江山的传统婚嫁中,木盘和果盒,是一条扁担的两头。
出嫁的时候,是嫁妆;父母老了的时候,女儿挑着这担东西回父母家。
这是嫁妆里,女儿唯一要送回父母的。
一副担子,连着两家人,割舍不断的浓情。
师傅说,现在的江山,遵循这种传统的还有很多人。自己曾受邀带着这些东西去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
谈话里,感受被尊重的欣慰和自豪。
他带了6个徒弟,都转行了。像他这样的老手艺,不多了。
他的木盘,油漆好后,卖300元一个,别人那儿批来的竹编果盒,460一对。60元是自己油漆,然后加上去的费用。自己并不赚钱,主要是为了买的人方便。
毕竟是手艺人,比单纯种地的人,还是好了很多。
家境也算不错。
孙子今年考上大学了。
和陈师傅用普通话交流,无障碍。
耳朵灵,眼睛亮,手脚利落。
脸色红润,身体康健。
七十而已。
谈话里透露出满满的踏实感和幸福感。
听说我是老师,还特地跑到里屋,从柜子顶上取下一个木作,摘去塑料纸,让我猜是什么东西?
我当然懵懂无知。
陈师傅说,现在没人做,也没人用了。
是以前装鞋子的,三寸金莲的绣花鞋。
以前的嫁妆,是女子起居用度的百宝库,一个女子一生的基础保护,还有对生活的无尽期盼。
就像此刻,做红妆的师傅,说着说着,也不禁眼角湿润,见证婚俗的变迁,感受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深厚祝福。
做一行,爱一行。
对自己热爱的工作,不是身体迫不得已,是不会停下来的,没用“我想早点退休”这一说法。
匠人心,七十而已。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450天,坚持跑步47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