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知识付费的时代,你用知识赚钱了么?

知识付费的时代,你用知识赚钱了么?

作者: 林炎小宝 | 来源:发表于2016-12-26 10:25 被阅读653次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个人原创,需要转载请与我联系

2016年即将过去, 如果要为过去一年考虑一个关键词的话,“知识付费”, 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无论是“在行”, “值乎”之类的app异军突起, 还是逻辑思维的“得到” app, 快速增长的用户数特别是付费用户数,都把“知识付费”, 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我的过去的印象中,互联网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都是应该免费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盗版的Windows,无论微软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用盗版的光碟安装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到今天为止Windows xp 还是使用做多的操作系统的原因。 另外一个例子是MP3, 上网的人都知道百度MP3 可以下载歌曲, 无论是新歌还是旧歌, 无论什么格式随便下载。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软件,pc时代, 很多人都习惯了使用盗版软件,觉得不就是一个软件,看不见,摸不着, 凭什么付钱,并将这个观点带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大家都习惯了Android自由自在的下载,对于AppStore这种安装软件还是要付费, 极其的不习惯。

看看易观发布的《中国知识付费发展白皮书2016 》中的行业领先者吧 。


**以下来自 阑夕 的数据 **
我们先看到 “喜马拉雅” 的数据, 6月6日推出之后, 目前已经又有了 850位网红, 超过2000个付费的音频。 在刚刚过去12.3 国内第一个内容消费节中, 总共销售额达到了5088W。 马东带着“奇葩说”团队出品的 好好说话, 十天内卖出了1000万, 今年预计销售额可以达到5000W。


看看 “得到” 的数据
根据十月份,“得到”的数据,大概有200万的用户, 和40W的付费用户,这个用户支付的转化率是极高的~ ;“李翔商业内参” 上线上个月 已经获得了7W的订阅用户,每个订阅用户199元/年, 产生1400W的营收, 目前订阅数 8w+;中国比特币首付, 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目前订阅数已经超过10w+, 产出营收已经超过了2000W;


知识付费时代能够快速到来,我认为有以下三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中产阶级收入提高, 消费观念持续升级。所谓的80后慢慢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 收入同步的提高,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 从2012年到2015年, 人均收入16510 上升到了21966 。而在这群所谓的中产阶级上的收入的提高比例会更高,消费的模式从传统的吃喝玩乐, 慢慢的向知识增长, 个人能力提高的消费模式慢慢升级。而这批用户绝对是互联网的原始居民, 用着互联网长大,付费知识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第二,用户版权观念的升级,对于为知识埋单的认可。在中国, 版权意识虽然法律还不够完善, 但是和几年前想比, 正在慢慢的健全。当年百度的mp3下载已经不见了, 转而变成了虾米,网易云音乐之类是需要付费才能下载的模式,这种模式慢慢培养用户支付版权的习惯。而现在的各个视频网站,用独家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资源,吸引用户成为付费会员,跟之前如果有什么新电影,就疯狂的迅雷或者电驴下载,也是慢慢提升用户的版权和知识的尊重。

第三,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 让无线支付基础设施的完善。 无论是滴滴 快的当年的线下大战, 还是支付宝和微信在红包和线下门店的推广, 都极大的培养了用户手机支付的习惯。在当今大部分人的手机上, 谁没有微信, 谁没有支付宝啊?这种无线支付的基础设施的构建, 为各种付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为知识经济的付费提供了可能。试想, 如果现在支付还需要现金,或者说只有PC端,还需要插入U盾,那这个用户体验, 会让多少人将掏出的钱放回钱包啊。

作为脑力劳动者,如何让自己的知识能够被付费呢?
首先必须寻找到一个自己知识和大众需求的结合点。正所谓曲高和寡,如果你每天讲的内容,什么大数据啊云计算啊,大部分人听都没有听过,他们怎么可能对你的知识感兴趣, 又怎么可能对你的内容进行付费呢?只有你提供的知识, 刚好满足了某些人对于知识的需求,同时对于这部分知识又不是那么容易习得的时候,他才愿意向你学习。

其次构建自己的固定粉丝群。 凯文凯利 在《失控》 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任何创作艺术品的人, 只要培养出1000个固定的粉丝, 他就能够养活自己。 所谓的铁杆粉丝,就是愿意为你任何的作品付费的人。 所有的脑力劳动者, 或者说知识打造者,要想成功的靠这个付费养活自己, 需要培养和吸引足够的粉丝。这也是现在所谓的收费社群那么活跃的原因,其实就是变相通过收费的形式,圈定一部分高质量的粉丝, 作为自己的种子用户,并持续的让这些种子用户在整个互联网发酵,同时基于种子用户的核心需求,进行快速的迭代。

最后建立品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打造行业的影响力。你必须是行业内公认的高手, 用户才有可能埋单。 比如得到app中的李翔为啥一上线就有7W的粉丝, 他曾经是《经济观察报》的主笔, 《彭博商业周刊》的中文版副主编, 他有超过10年的商业报道经验而获得的认知能力。这些硬指标就是用户付费的基础判断。有这么多高逼格的标签,付费订阅也就成了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冯大辉的小道消息的付费邮件群,费用达到了1024元,但是在IT界,名声和影响力能够更他齐名的微信公众号并不是很多,相信他的付费群体也是相当可观的。

资讯是免费的,但是知识是付费的。

欢迎关注 我的公众号 林炎小宝


qrcode_for_gh_72f6974d0aee_430 (1).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付费的时代,你用知识赚钱了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hj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