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经常性的被问到:“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总说他不适合你,那什么样的人适合你?”真让我们回答,我们也说不出具体是怎样,但就是碰到时,知道就是他了!或者尽管不是他,但一定是和他一样的人。
我们有可能喜欢和互补的人待在一起:我是一个生活非常规律的人,羡慕另一个人对生活的随性态度;我是一个在不同的环境展示不同自己的人,羡慕另一个人能全然自我;我是一个缺少幽默感的人,羡慕另一个人的谈趣风生······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没办法去改变,就越发想靠近这样让我们羡慕的人。
一个人对自我有一定的欣赏,当我们遇到和我们相似的人,我们不由自主地欣赏、喜欢: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和同样的人在一起,我们会合作的很愉快,因为不会去触碰别人的底线;我是一个有规则意识的人,和同样的人在一起,我不用担心因为他的漫不经心而让我感到烦恼······
可是,无论是相似还是互补,等到了我们真正碰到那个可以一直让我们心生欢喜的人时,这些我们心里想的条条框框或许早就抛诸脑后,大脑里只有一个声音在说:就是他了!这个他,有缺点,但是我们可以忍受。本质上,我们是一样的人:对同样的事情,由于思维方式不同,或许有不同的观点,但三观一定相同。
一个前辈告诉我,谈过几年的女朋友,后来朋友一起吃饭偶然遇到,饭后哪怕绕城一个圈,也先把那个女生送回家,再送朋友。他说,分手后不应该有多余的瓜葛,这是对前任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这番话让我肃然起敬——他是一个自律的人,让人欣赏。
跟剧组的时候一位姐姐告诉我,她不喜欢看电视,喜欢看书,她老公也是如此。她说,或许兴趣爱好不同不是很重要,但因为她和她老公在这件事情上的志同道合,他们的孩子也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她说,小孩子不懂什么叫累,学习累,难道玩就不累吗?从这位姐姐的话中,我能想象到一幅具有书香气息的家庭的画面:一家三口晚饭后其乐融融,或在书房、或在沙发、或在卧室读书,温馨也大抵如此——他们在教育孩子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你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好像我也说不上来,但碰到时,我知道,就是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