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又新增了一个天价彩礼引发的悲剧。
01
9月11日,一条名为“男子当街殴打女友,起因30万彩礼、150万房子,网友却……”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思索。
简单的说就是两人准备结婚,女方问男方要30万彩礼,外加150万的房子,男子因经济情况无法满足提出分手,可之后的四个多月内女方及其家人却多次到男子公司吵闹,甚至男子还遭到女方家人、朋友的殴打。男子因情绪崩溃出手打了女子。
天价彩礼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些报道,但是小弟孤陋寡闻了,像这次的强买强卖属实还是头一次见到。
看了网上的评论,个人认为可能是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该女子家中还有个弟弟,较为可能是需要这笔彩礼钱去买房之类的操作,原本美好的愿景破碎,是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后续才有了“强买强卖”的这出戏。
打人固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此行径属实让人无法冷静,算是情有可原吧。
如果不是家里有特殊情况的话应该不至于闹到如此僵化,毕竟就算是再高要求的家长也是父母,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是人呢,对吧。
关于彩礼这回事,刷个新闻能看到,刷会儿抖音也能看到好几条,我一直也很好奇一件事,为什么人们总是去提彩礼,而不去提与之配套的嫁妆。
02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彩礼”是指“订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务。”“嫁妆”是指“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二者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制的产物。
原本古时候男女双方两个家庭互换聘礼的初心是为了建立两家之间的信任,加深两个家庭的纽带关系,但是到了现代,很多的时候却变成了一种对婚姻进行人为设阻的形式。
相传,神话时代,伏羲氏以俪皮为礼,创制娶嫁制度,随后朝代更迭,历朝历代均以法律的形式将其规制。
自儒家奠定正统思想地位后,在以理学治天下的千百年中,婚姻一直是宗教理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带有非常强烈的家族门楣以及世俗功利的观念。在中国,家庭本位的观念中,个人的意愿是远远无法胜过家族利益的,在这种情况下,婚姻的决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
加之古时候的男女分工不同,男性在社会及家庭中长期处于主要角色,再加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禁锢,女子的社会活动被大大限制,男女的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嫁鸡随鸡啊,嫁狗随狗。“这句话便是体现的“男尊女卑”和“男主女从”现象的体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彩礼其实就如同用钱购买了一个劳动力一般,女子则更多的像是男子用财物换来的附属品,被要求嫁夫随夫,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女性也一直处于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
古时候生产力主要来自于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主体又是人,加之理法及思想等的限制,更加精准的说就是劳动力来自于男丁。在社会赋予男人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女性的社会角色也了她婚后主要承担起生儿育女的重任,因此男方给予女方的彩礼不仅仅是夫为妻纲的儒家思想的体现,更是为了满足生儿育女这个最为重要的需求。当然这也是目前仍然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的部分原因。
换个角度来想,在女性地位较为低下的古代,男人用彩礼从女方家族中买断妻子,而目的则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代,那么女人的主要作用主要为生儿育女,此外还需要兼顾家中家务及照料孩子。那么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又何尝不是一种买卖交易行为?通过金钱或与之对等的财物换得女人的所有权,而根本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
其实在古代男方给予女方家庭彩礼后,女方还需要给予嫁妆的,嫁妆的价值一般需要与彩礼等值,超出彩礼钱数倍的情况也不少,所以因为嫁女儿导致女方父母破产的情况在古代并不少见。而且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嫁妆是女方父母赠送给男方家庭的财务,应全额归属夫家所支配,即使丈夫去世或夫妻离异,女方也是不可将嫁妆带走的。
《礼记内则篇》中有言”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予。“释义:已婚妇女没有私财,没有私自处理财务的权利,妇女的嫁妆与丈夫同居共财。”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云:“妇人随嫁奁田,乃是父母给与夫家田业,自有夫家承分之人,岂容卷以自随乎”。送嫁妆的目的,一是展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二是为女方争取在夫家的地位。
嫁妆自古便是与彩礼一同出现的,二者相结合定义及规范了中国古代千年的婚娶制度。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彩礼及嫁妆本就为封建教化思想的产物,每个朝代的彩礼制度不一而足,彩礼和嫁妆的形式也从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食物等基本生活工具及必需品演变成了即送礼又送钱,后又随着生产力及经济的发展变得日益高昂。攀比之风也逐渐产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逐步得到解放,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新中国建国后,彩礼这一制度便被新中国的法律制度所废除,但是长久以来民间约定成俗的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在缺乏了相关法律支持的情况下,原本繁琐的彩礼、嫁妆被简单粗暴的糅合在了一起,加之其中包涵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化,缺乏了”法“和”礼“的限制,彩礼的攀比之风和人们出于各类原因将彩礼更加物质化、利益化的目的和具体行为,原本传承千年的”彩礼“及“嫁妆”已然变了个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了买卖婚姻和彩礼制度,但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地方,要彩礼现象却越加盛行,原本已经变样的彩礼被进一步的抽筋扒皮,利益及价值交换的色彩愈加明显。信息传递技术和渠道的发展又促进了这类信息的传递,最终导致现在提彩礼变色的情况。
当然,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能片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彩礼也同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相信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天价彩礼情况是少数的,个人认为,彩礼以及嫁妆现在更多的算是男女双方父母对小两口的注资,这样也是极好的。
03
其实对于彩礼,我个人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抵触的,一是因为在我的观念中,事物能够长期存在必定是拥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根基的,既然难以撼动顺其自然的试着去理解和接受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选择。二是因为目前自己身边也还没有见到过网上相传的天价彩礼的情况,算是还没有经历过毒打,所以还抱有一些侥幸和期望。
简单说一下我们这边的结婚习俗是男方买房,女方陪嫁一辆车。我们这边的彩礼基本上是四五万起步,一般见顶也就是到十万左右,与之相对应的,除了常规的嫁妆外,女方父母会为小两口准备一辆小车,或是直接给钱算是给小两口的生活添砖加瓦了。其实如果硬要细扣,其实就是女方父母拿着男方给的彩礼,自己再额外补出一部分钱来买车作为嫁妆,相互之间也算是有来有回了。
因为所见如此,所以看到网上大多数皆是只提彩礼无情,却不议嫁妆丰厚的情况,总是感觉有些奇怪。
自己也试着去网上查找一些解释,各有各的道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困惑啊困惑。
总之吧,个人认为“只提彩礼,不谈嫁妆。”的都是耍流氓。当然不提彩礼、嫁妆,不含利益成分的感情更是应该珍惜,只不过在中国确实有点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