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从无感到喜欢的转变。
1.初次见面
很多知识博主推荐的童书都是外国的。我在整理儿子从学校拿回的书,有两本《小猪唏哩呼噜》,我以为是孩子拿错了,细看之下,才知道是上下两册。不过,我是不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如下:情节很俗、纸张粗糙、不符合逻辑、没条理等等。
2.给孩子读
晚上睡前问孩子读哪一本书?孩子说想听《小猪唏哩呼噜》,那就读他喜欢的吧!孩子睡后,我向老公吐槽:“你看书上写,一群人围观山羊老头被打被欺负,多像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再看小猪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靠偶然因素,完全不符合逻辑;再看故事中的小猪多么好面子,为了所谓的面子做违心的事情。”
3.孩子自己打卡读书
孩子的《读读童谣和儿歌》已经读完,我问儿子接下来语文打卡读什么,孩子说他要读《小猪唏哩呼噜》,我放开手让他自己读。
这竟然出乎我的意料,以往都是读不到5分钟应付完打卡,没想到《小猪唏哩呼噜》孩子读了整整20分钟,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声音洪亮,读到开心处手舞足蹈。
我边听边觉得这个故事好玩,编者真的好了解中国儿童的心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是变换不出更多新花样的,那就顺其自然吧!
反思:有时候,看到孩子磨磨唧唧,真想三下五除二替他完成,一则我比他快,二则我比他干得好。即便如此,我也不能替他做,我做了对我没有多大益处,还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长本事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