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语文课的中间,穿插了一节体育课。大汗淋漓的孩子,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多半也是迫于我的压力吧),打起精神学写字。
关于写字,看过一则报道:两位语文老师带的班级,在学校的书写测试中成绩靠后。一位老师针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反复教习,字字狠练;一位老师却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基本笔画。一个学期下来,后者班里的学生在书法测试中获得了一致好评。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也看了一些书法教程,从基本笔画练起,这个规律肯定存在。所以,教孩子们写字,对于横、竖、撇、捺也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木”和“禾”,事先认知到孩子会出现写起来不够舒展的问题。怎么让孩子感觉到“舒展”呢?我想到了肢体语言——双臂。针对孩子写字出现的问题,我们做了双臂紧靠身体(撇、捺离竖太近),手臂下垂、双手握拳(针对撇不尖、捺没有角的现象),双臂舒展、指尖翘起(哇,好惬意的感觉)来感受字的舒展。另外,根据个人经验,一个字写了多遍(大概是五六遍)之后,渐渐地就会感到意识模糊,这个字越看越不像,几乎到了完全不认识的程度。也听一个专家老师做过经验介绍,据他实验验证,抄写生字不超过三遍最有效。所以,生字抄写本一行七个字,先写三个,中午再写三个,还有一个空着用于订正。三个字写下来,已经有小朋友在揉手指头了。记得秋游那天,就是这个小家伙,一边喊着“累死了”,一边就往我怀里钻,优哉游哉地坐在我身上吃零食。
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所以现在我当作没看见,继续一只手握着红笔,给认真的孩子打星,一手捏住橡皮,把不好的字擦掉要求重写。 把好写字关,不能松懈。该吃苦的时候,就得付出艰辛。不要太多听信快乐学习、轻松成才的神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疼痛是成长的必须,唯有伴随着疼痛的成长才是确实可靠的——我们怎能想象,孩子没有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居然可以坚实有力地走路?
11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