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6传习录心得17 答陆原静书2

作者: 天大平安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20:15 被阅读0次

“养生最关键的事清心寡欲”,就养生这两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根源。既然忧虑私欲灭于东而生于西,不如私欲原本就没有出现,即使私欲在萌生,就及时将它扼制在未萌之先。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啊!

良知只有一个,他自然分辨善恶。良知原本是宁静的,原本是充满生机的。只要一心在良知上,从头到尾,无始无终,就是千念不灭,后念不生。仁、义、礼、乐、名、法、刑、赏,都是五帝时治国的办法。用仁引导,用义安定,用礼行事……。但是,用仁能广泛地教化、引导人,同时也能产生偏私;用义可以树立节行,同时也能形成虚伪;用礼可以使行为恭谨,同时也能造成怠惰;……所以,阳明先生一再强调在“知行”上下功夫,认真体察知行的本体。

乐是心的本体,虽与七情的乐不同,但也不在七情的乐之外。圣贤虽有真正的乐,然也是普通人所共同具有的,只是普通人有了这种乐,自己却不知道,相反,他们还要自我寻求烦恼忧苦,自己糊里糊涂地舍弃了这种乐。即便在烦恼迷弃之中,这种乐也未曾消失。只要一念顿悟,返求自身,与本体相同,那么,就能体会到这种乐。君子之乐,乐在能得到自已所追求的道义,而小人之乐,则乐在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欲望。用道义来制止欲望,就能乐而不乱,是真正的君子之乐;在欲望中追求娱乐,就会使人伤感而忘却道义,终归是乐的反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806传习录心得17 答陆原静书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s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