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已经是明日黄花,但是还是想说一些话。
我曾经想要寻找一个答案,在百度的搜索栏输入“和颐酒店女生遇袭说明了什么?”点开了一篇文章,一入眼便是这样的话——说明社会畸形,女性未能完全得到应有的安全保障。有关部门职业道德缺失,相互推卸责任不说,更可能与恶人同流合污。
很明显,这是一条个人色彩十分浓厚的网民评论,看到这样的文字,首先我很欣慰。因为而今的评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我们也许会觉得......”、“或许可以这样认为......”等这样的用于模糊个人观点的修饰词语,然而这一条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他那么坚定地出口,单刀直入地剖析了这件事情所呈现地关于我们的社会建设在某方面的缺失情况,很直接,甚至很不留情面。这样的坦白会令我们下意识想要回避,即使,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人有权利用这样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我们进一步地去想,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些偏激?社会畸形这个词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有关于理想社会,或者不说那么远,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当一个问题出现之后,我们对该事件的评估自然也会受到个人价值观或者判断标准的左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随手扔了一片糖纸,大家可能会觉得“他还只是个孩子”,扔了就扔了,捡起来就是了。然而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新加坡(虽然发生地概率很低),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我们法律的制约力不够?
感觉有些小题大做了吗?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不太重视随手乱丢垃圾问题的国度。然而新加坡重视环保,其环境公共卫生法案中对于随手乱丢垃圾处罚力度相当之大。即使作为游客,你在新加坡随手一丢垃圾的代价也是2000新元(约合人民币9600元)。由此,就可以体会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些人的看法在我们眼中会略显偏激,因为他们对于社会的期待不是仅限于温饱的满足,更有超然的文明需要。
好吧,扯得有点远,拉回来继续说我为什么感到害怕。
和颐酒店事件出现后,我看到微博上好多明星在呼吁女孩子要保护自己,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防狼文章,朋友圈各种转发《女孩儿啊,你得学会保护自己》云云之类的文章......但是相较于此,呼吁大家关注“面对女性遭受暴力及时制止与施救”方面的消息就比较少了,或者说声音不大。的确,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要自保,但是自保可以提供的帮助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却不是可以真正“制止施暴者继续使用暴力并且使受害者脱险”的有力办法。如果没有路人目光的注视,没有舆论的一致谴责,没有大声地呵斥,没有一双在关键时刻伸出的手,那么再自以为是的自保都只是绵软无力的反抗。
身为女性,我认为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应该远不止是安全感。马斯洛需求层次认为,安全需求的满足是在温饱阶段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大张旗鼓地携手奔小康的今天,社会成员的安全情况仍然存在风险,这个风险的存在或是因为执法未严,或是因为社会治安管理不善,或是因为巴拉巴拉很多原因,但是社会事件的产生是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我们会觉得不法之徒恶行猖獗,可是试想谁又愿意日日生活得胆战心惊呢?有多少失足少年是因为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而误入歧途呢?有多少亡命天涯之徒是因为领不到微薄的生活保障金铤而走险?生活富足的人们一边享受丰盛的早餐一边对报纸上XXX发生抢劫案的新闻连连感叹“现在的社会啊”,“现在的人啊”……我们容易同情弱者,却也应该反思——社会恶性事件所呈现出地人心不古的动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仇视社会?为什么有些人丧尽天良做着人口买卖?也许是流年不利,走投无路之下铤而走险;也许是执法不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而言之,社会问题的出现,揭示了某些方面的缺位与不足。
我们期盼美好,就需要正视黑暗。
黑暗在社会的角落,也会在每个人的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