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儿子学校来了一场考试,发挥欠佳,颇受打击,连续两天电话给我,言语中焦虑,挫败,渺茫,否定。我心揪着,心疼着,要保持镇定啊,于是放慢语速放低音量一通安慰劝解:正常得很,人生无数次考试难免的,要积极乐观,只要努力了就行,对你有信心,我们很爱你。叨叨叨说了很多,有些苍白无力,20分钟过去了,效果不好,他仍沮丧着。
于是去找何老师,她说:很好啊,要允许,要觉察。啊?这是个什么视角?
她说:我们都喜欢“正向,阳光,自信,积极,努力”,害怕处于不高兴的状态,一旦如此,就拼命的压制,解决,处理,消除,希望尽快转变,你正是扮演了“不允许,要扭转过来”的俯视角色。
是啊,我们常常认为,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处于“不快乐”的低谷状态,没有力量去始终维持一个正常“状态”,这是不好的,不能这样,于是之前的20多分钟我的话一直表达的是“孩子,不能沮丧,不许悲观”啊!
周末,儿子回家后,恰当时二人开始说话:首先,妈妈很开心,能把我当值得信任的朋友。其次,你能遇到困惑,主动向信赖的人交流倾诉,这很好。第三,我们要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并能自我觉察,如此时此刻你是放松、平静的,还是内心有很多力量在冲突,是高兴还是难过,是紧张还是恐惧?看到它,让情绪靠近你,穿过你,远离你。儿子回了一句:这个可以。
一条河流,有奔腾的急流、舒缓的浅湾、盘旋的漩涡、冲撞的礁石和咆哮的巨浪,也有阴暗的幽谷、干涩的分支……每个人的生活与心理状态也是如此,有起有落,有光明的乐章,也会有阴郁痛苦、冲突的阶段。
如果我们保持精神的清晰稳定,跟随这些正常而必然会有的起伏向前走,不固化某一片段,不放大且停留执着于此,而去尝试接受痛苦,保持生命的自然流动,也许会更容易通过。
有些感悟了吧?周一的书写营,分享了故事与心得后。突然又冒出:老师,有情绪我们要不要处理?回复:你又想灭了它?唉,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确实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