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给战友的点评
1、珊
【文章标题】
【文章点评】
(1)文章对世俗眼中成功的姐妹和“不会当家”的“我”的日常生活和自我感受进行了对比,她们能“把家里安排得妥妥的,有房产、有存款、有储备,为家人准备了最好的保障”,而我却给家人带来了享受和快乐。
(2)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选择柴米油盐,或许就会幸福了他人而苦逼了自己;选择诗和远方,会快乐会开心,却可能没能攒下多少家庭资产。“评价一个女人的成功,不是由外界的评判而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很喜欢这句话。
(3)看得出,战友是一位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女人不就应该这样过日子吗?我觉得挺好的,我给自己2021年要改变的想法就是,不要只为了家人而活,要多追随自己的心意,生活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把自己过得那么苦逼呢?
(4)不过,我有一个疑惑,战友都考了会计师、理财师、心理咨询师等等,这些都是实现变现的啊,为什么就不能增加家庭资产呢?只要学会掌握了其中一项技能,比如理财投资,那也很了不得啊!
(其实,我还有更犀利的疑问,不好意思问出口。考这么多证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为了考证而考证吗?不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吗?不说别的,就拿会计师、理财师、心理咨询师这三个证来说,随便哪一项不都有变现能力吗?对于理财投资,我也才刚刚入门,没考过任何证,但2020年在我的管理下,我们家的净收入并不比我以前上班时低啊!)
2、班长
【文章标题】
【文章点评】
(1)文章整理罗列了陪伴孩子成长路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战友真的是一位很有爱的爸爸,作为全职妈妈的我真的是自叹弗如!
(2)孩子真的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大最重的课题,这个课题并不容易攻克,感觉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3)文章后面分享了一些“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内容。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太重要了,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地洞,耳濡目染,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父母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吧!
(4)我又忍不住想吐槽战友的排版,整个排版不像是一篇文章,倒像是一篇笔记手稿。
二、战友给我的点评
这次我交的作业是
1、珊
摘录的财务自由三步图很形象直观,财富自由的理论很典范,如果结合题目最好能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如果结合自己更好,在我服务客户财富管理的过程心得,如果光给些理论还是不能说服的,比如处在怎样的人生周期是很凸显的设定条件。
2、班长
文章点评:很高兴看到战友再次给我的用心且真诚直白的点评,关于文章的篇幅布置,确实被战友一击即中。
战友写的关于财富自由的文章是当下很热门的话题,其中战友对于原书作者所处环境与国内关键不同,而准确指出实战不一定适用,但书中关于财富自由的思维是中外相通的。看来战友对于财富自由已经有了自己的清晰定位方向。
然后我想给战友提一个问题:说到开源节流中,你觉得什么花费是必须的?(ps:这里指的花费不仅指的是生活必须的开销哦)
夜深人静的时候,点评更有味道,点评完后感觉舒服,享受这一刻。
一年多的不间断,写作心流还没完全进入快乐享受状态,但点评的心流已经开始有享受的感觉[拥抱]
我的回答:
除了日常花费,我最先想到的是孩子的教育费,又贵有时又不得不花,还不一定有效果。
[握手]班长,晚上好!点评的状态不错哈
班长回复:
哈哈,同感。
我以前也是如此感觉。
不过最近我有了新的体悟
体悟很深,是因为我与我老婆对于孩子教育的培养,几乎是走了不同的方向。她追求的是结果。而我注重的是过程。
她拼命给孩子安排辅导课程,仅仅三年级的孩子,我看了都于心不忍。终于前两天我问俩娃,你们对于妈妈给你们报的课程,有没有不想去的想法,原本我以为孩子会说,是的,但恰恰相反,他俩说很愿意去。
我当时很意外,意外到都把老婆对于这个答案很开心之余调侃我的话都没注意。
结果我突然醒悟,孩子的妈妈给孩子报的课程,虽然多。但孩子真的愿意上,想要这个和妈妈追求的一样的结果。至少他们虽然辛苦但都快乐着。我又何必执着于我的过程呢,而我要做的就是用过程去帮助孩子们和妈妈把想要的结果快乐的拿到[666]
至于结果也好,效果,也罢,都在努力,也许花费会多一点,但教育真的有性价比嘛?[害羞],我感觉不一定有。
教育有因材施教,但不一定有因钱施教[拥抱]
ps:也许我不想让孩子上那么多课,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比较“抠门”吧,感觉我能自己来力所能及辅导一些,这样不就可以省一点 嘛[捂脸]
我的回复:
我女儿也上的比较多的辅导课,但都是她自己选的,我很少逼她去上,当然主课学习方面的这个没得选必须上,她还给自己选了一个线上的数学课,我这一年都在游说她放弃,但她自己喜欢。
我和我老公其他都比较扣,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点大方的过分了。我们俩的教育分歧是,我比较注重品行思想能力上的,我也不太注重结果,可我老公真的好功利啊,又爱给孩子讲道理,那些道理其实好功利的,比如他就喜欢孩子去参加比赛,然后总想着得奖,而我是孩子做这个事快不快乐就好,尽力而为即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跟每个家长的性格喜好也有关系吧
早上起来一看,战友子淵也参入进来了:
学前儿童兴趣班以培训兴趣与学习的习惯为主,上学后以巩固知识,查缺补漏为主,而不是超前学习。
我的感悟:
孩子教育是我们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