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一结束的时候,我都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一个孤独的人,那时的我读了蒋勋的《孤独六讲》,对其中的类似“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的句子非常赞同。我觉得和我想的一模一样,而我就是在这种饱满的孤独状态中。
大二之后,随着与朋友的交流增加以及亲密关系的出现,当朋友们不断告诉我应该多在意他们的感受之后,我就不再孤独。同理他们对陪伴和理解的渴望让我也变成了一个渴望陪伴和理解的人。我可以理解大多数人们的感受,并且给予他们关爱。另一方面,我变成了一个害怕孤独的人。
今天当我重读《孤独六讲》,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办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突然意识到自己第一次阅读时只是以同情的角度看待这段文字,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意味着什么。而现在,当我不得不回到孤独的时候,而我又对别人产生依赖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段文字正是当前的我需要的。
说来也有趣,从孤独中来,到人群中,又回到孤独中。好像回到了起点,但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人们的一些想法吧。所以我很庆幸,经历的这一切。希望可以既能独立,又能爱人。
“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附上《孤独六讲》中的六中孤独:
内心情感无处可诉的“情欲孤独”;字句无法沟通的“语言孤独”;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独”;压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独”;哲学思考者不为人了解的“思维孤独”;世代价值交替所造成的“伦理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