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和我们一样,每天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但是压力是无形的,孩子的压力我们更是难以觉察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辨别他们的压力指针去到什么程度。
比如,孩子有反常的负面的行为时,也许是内心负面情绪的外部表达;孩子向我们表达不舒服时,也许他想说的是压力过大而不只是身体上的不舒服;也许在家里,我们和孩子之间相处看不出异常,但是观察到孩子和别人之间的相处,有些问题……
我儿子四岁时有一天,差点把刚学会拆掉辅助轮骑自行车的小姑娘从车上拽下来。人家都快气哭了,我回头一看,他自己也满脸委屈的样子快哭了。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但是又觉察到这个少见的反常行为背后也许还有其他意思。我换到他的角度一想,就明白了,他拽别人的行为可以被翻译为:我好羡慕她会这样骑车,我也想做到不需要辅助轮骑单车,这样真的很酷!
经过简单的沟通,我的判断得到了证实,于是就在那几天,我鼓励了他一下,陪他多点练习,很快,他就不需要辅助轮骑单车了,他得偿所愿开心的不得了!
孩子和大人相比尤其难以觉察自己处于巨大的压力中,我们要学会聆听,并且会翻译他们的表达。
这样不仅不会因为误会孩子失去和他交流心情的机会,还可以让他慢慢学习寻找自己负面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最近,他又和这个好朋友发生了矛盾,两人都哭得挺伤心,起因是儿子玩跳神时,把手摔倒了对方的脸,小姑娘立即大哭着找妈妈去了。他俩之间很少出现这样的状态,我第一时间去儿子面前了解事实到底是什么,并有一点强制性的要求他,向被打疼的小姑娘道歉,没想到儿子也立即委屈的哭了,还哭得更凶了,拒绝了我的建议。
别人被打疼了,你有什么好委屈的的!这是我内心的第一反应。但是,长久以来的陪伴和观察,我知道他哭的这么伤心一定有他的原因,于是,我又尝试用孩子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我立即感受到了儿子内心的委屈:他确实不是故意的,而且对方突然大哭的激动反应让他感受巨大的压力。虽然被打到的不是我的孩子,但是两个孩子确实都受到了委屈,我对他如果只是一味的责怪,不仅不能两个人矛盾,还会简单粗暴的将儿子置于二元对立的境地。是非分明,非黑即白,这显然是对这个世界太片面的理解。
所以,处理方式并不能按照成人世界的规则所衡量的:一方受到委屈,一方必须道歉。
我选择抱持他委屈的感受:信任他,接纳他,帮他平复情绪。
第一步,相信他自己所说的:不是故意的,虽然我没有目睹事实经过。
第二步,接受他的反应与我理智的头脑中设定的不一样,放下我的评判,感受他的情绪。
第三步,向他传递两个小朋友都要因此得到安慰的提议:买两份零食,明天见到好朋友的时候和一起分享。
做完这三步,儿子的情绪完全平复,脸上又恢复了天真的笑容,并且愉快的接受了我最后提出的建议:道歉。
事实上,他当天晚上就用自己的电话手表和那个小女孩打了电话,约好了明天一起分享好吃的零食。
我们被赋予生孩子的权利,但是养育孩子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降生而赋予我们。
相信孩子天生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可以充满信心的放手;理解孩子初来乍到的怯生生,让我们学习包容学习体谅。
我们发自肺腑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是一时内心的激荡,而是长久的心灵相通。
学会翻译孩子的情绪,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找到对的钥匙,孩子的心门是否向我们敞开,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