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大夫胥臣偶然间于民间私访之时,路过一户农家,见农夫正在田里锄地,而农夫的妻子送午饭时,竟会双手将饭平举与眉,跪献于夫。
农夫也是很恭敬地向妻子行过礼后,才开始吃饭。
两个人互相对待的方式,就像是对待贵宾一样恭谨。
一对普通的农人夫妇竟然会有如此相敬如宾的礼仪之举,这让胥臣大感好奇,就上前与这个农夫开始交谈,没想到在一聊之下,才发现这个农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是对于治国之道无不了然于胸。
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一个大才竟然甘愿过着贫苦的农家生活,也并不想投奔到别国,去为别国效力。
所以胥臣一回到朝中,马上就向晋文公举荐了这位农夫。
后来这位名为郤缺的农夫,在晋朝被任命为上大夫。
从乡野农夫到朝堂高官,郤缺的命运为何会这么好?
有没有觉得这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突然就有个馅饼掉在了农夫郤缺的头上?
但是如果换了另外一个农夫也在耕田的时候遇到了胥臣,那么会不会也有如此的奇遇呢?
相信胥臣在私访的时候,也已经见过了许多许多的农夫,但是有好运的就这么一位。
你如果看明白了这个事实,就会发现虽然人与人看起来都是有胳膊有腿,长得很相似,但是内在确确实实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郤缺虽然身在农家,但是他的行为就像是一颗宝珠绽放的毫光,就算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简朴生活里,也无法掩饰他的光华外现。
一个人真正内在的充盈会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古人说:“圣人垂拱以治天下”。
“垂拱”这个态度就是有礼的表现,而当一个人真正具备了“有礼”的思想以后,你觉得这个人会家暴吗?这个人能不方方面面去善待别人吗?
真正的有礼不是为了束缚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一言一行都暗合道妙,从而达到真正人生的圆满。
如果你读过《张良拾鞋》的故事,那么你就知道“有礼”带来的妙用确实是无穷的。
为啥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搞不好关系?
就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有礼”思想,不愿意去善待对方。
甚至很多夫妻都不约而同认为对方坏毛病太多,想让自己对对方“有礼”简直是异想天开。
但是人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很多缺点和不足。
当自己因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而选择对对方无礼的时候,那么对方也基本会选择相同的态度来面对自己。
而这最大的危害是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无礼的习惯,从小就不懂得尊重父母,那么长大以后,除非孩子机缘巧合,学习了明理的教育,会有所改变,否则和父母的关系一定是冷漠的。
而有太多家庭的关系不好,不仅会造成下一代经营家庭的困难,甚至会造成整个大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所以这其实也是一种因果,这种因果并不是从离婚大军异军突起开始造成的,而是从人与人之间失去礼敬时,就开始了因果循环。
在这样的因果循环里,很多人已经从小养成了对人无礼的习惯,那么再想要追求幸福的人生,是不是就会分外的困难?
圣人以“有礼”来治理天下,郤缺以“有礼”来改变命运。
那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也可以用“有礼”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比如说学会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主动的去发现对方身上更多的优点,主动的为他人尽其所能排忧解难。
在能做到这些基础上的“有礼”,才是真正“礼”的内核表现,如果再辅以优美的外在礼仪,那更是锦上添花的“有礼”之举。
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古人能成功地经营一个庞大的家族,而不产生分裂,是跟“有礼”分不开的。
今天的家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有很多离异的家庭,三口之家也可能被分成了两口之家,那在这样不容易的环境下,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礼”的教育。
这样不仅是为孩子未来创造一个幸福的保障,也是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打下一个安稳安全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