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_浣溪_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20:58 被阅读0次
    茧蛹

    小时候上过自然课之后,就知道了毛毛虫可以化茧成蝶。但这也丝毫不耽误我对茧蛹感兴趣,这个小家伙胖胖的,橄榄形的身体,身上还一圈一圈的暗纹。小孩子们经常拿着剥开一半的茧,口中念念有词的念叨着,东南西北发大河,这时茧里的蛹就会很神奇的由头带动着,摇动着一节节的身体,很是有趣。

    其实当年我就是这么玩的,不过玩了半天就随手扔在窗台上了,再去看时怎么念叨着,触碰它都没有反应了,心里开始发慌,有些害怕。记不得后来怎么处理的那个茧蛹,只记得从那以后反正我是不吃茧蛹了。

    其实在东北炒茧蛹,炸茧蛹都是一个很常见的菜,我只能说我也曾经吃过,味道还可以,只是现在一口都不吃了。

    抽丝剥茧

    想到茧,就想到了蚕丝,丝得一根一根的抽,茧得一层一层的剥。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或柞蚕丝,就叫缫丝。以前看过相关的纪录片,真的很神奇,一大堆的蚕茧,经过不同的工序,就变成了生丝,纺成了线,最后又织成了布。

    蚕在它有限的生命里,能否知道它最后大口大口嚼着桑叶的时候,就是为它最后走进那个蚕茧唱的挽歌。

    信息茧房

    今天和同事聊起昨天刷到的一个有关颐和园扫地僧的短视频。我俩平时经常互相聊一些有关展览,有关博物馆的话题。不过这次,同事大笑着说,咱俩这真的有不同的信息茧房呀。

    上网搜了一下,“信息茧房”是指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而且现在网上的新闻、视频甚至购物APP等都都在用大数据计算着我们的兴趣范围,然后就无休止的推送着相关信息。于是你在想,怎么最近刷到的都是这一类的,原因就在于此。

    发现了还好,你还有希望向外跳一跳,就怕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于是就慢慢的被困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满眼满耳都是那些类似的信息,细想想这个名字信息茧房真的起的贴切。要打破它,就得多听多看,多方位摄入信息。不固守一个角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茧房转上一个大洞,从里面冲出来。那感觉,似乎就像安迪从肖申克监狱的下水道爬出,仰天大笑时的感觉一样吧。

    今天,想到了茧,于是写了这许多的文字,突然感觉这个写法写不错。初次尝试,效果尚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zi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