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一

作者: 王大生 | 来源:发表于2020-10-22 21:56 被阅读0次

    正常来讲,按照课本的进度学习,识字量是够的,并不需要额外赠增加。我想你担心的是孩子进入三年级之后,或者到了五六年级,孩子的语文跟不上。可以换一种方式,增加孩子的阅读量,阅读就是在帮助孩子识字。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好的习惯。可以多鼓励,也可以邀请孩子在听故事之外,读一读这些故事书。

    二年级开始,适当减少绘本,慢慢过渡到都是文字的故事书。开始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故事书(识字有难度,可以选择那些有拼音的故事书),选她喜欢读的,妈妈有兴趣,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或者让孩子读完讲给你听。我看孩子的回答,感觉孩子在包容妈妈的焦虑,妈妈对我的学习比较担心和焦虑,那我不学习,不去做这件事,妈妈就不会担心了。这是孩子对妈妈的体谅。

    婴儿期的孩子和妈妈是一体的,所以孩子才会不想离开妈妈。这是孩子进入新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因为目前的困难是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妈妈全然接纳现在的孩子,将孩子的困难转化成他可以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苦难,给孩子力量。孩子有自己的力量克服苦难,也就不再需要妈妈了。我看到孩子很需要妈妈的保护,像回到了婴儿的时候,不想离开妈妈。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学校的生活。

    今天听“因果论”,我们看到一个结果总会找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往往只看到一个原因,实际上造成这个结果并不是一个,为什么我们只倾向于一个呢?

    因为寻找原因就是寻找责任人,我发火,因为你,都是因为你调皮捣蛋,看!都是你的错,是你的责任。

    然而发火,是不是有其他的可能性,会不会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办?对这件事无能为力,又或者其他原因。

    所以看到这些不同可能性,我们就有了选择,选择不一样的,就去想怎么解决问题,有谁去承担这个责任。我们是有选择的,而不是锅甩出去。

    再一次重温李松蔚老师的思维课。

    认知三角,想法影响情绪,情绪影响行为,

    所以想法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

    有时候我们被脑中想法影响,觉得自己不行,继而情绪不好,然后就消极怠工,从而验证想法。这就是心理学的自我实现预言。

    那怎么办呢?

    认识到认知三角的联系,从而知道想法只是想法,在这个想法出现时,稍微暂停下,真的是这样吗?看到不一样,就可以了做出不同的选择。

    昨天一起聊兴趣,更是发起灵魂提问,我是谁?我的想要什么?

    好多成年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以前那个时代,除了生存。其他不符合社会标准的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比如兴趣,又不能当饭吃,做这个有什么用,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最后愉悦自己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了。

    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我们怎么保护他们兴趣爱好呢?

    1. 让孩子沉浸在完整的体验里,比如刚开始投入,坚持,最后获得成就。

    2. 给予更多支持和接纳,比如孩子沉浸在一个事物时,在自己心里时间多出十分钟。

    3. 让兴趣形成自循环,引导孩子深入了解,这个为什么那么好玩,好在哪里。

    4. 理解孩子兴趣深层含义,最大的意义在哪里?比如这件事能带给别人多大影响,对自己多大影响,看见其深远的意义。

    5. 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帮助孩子加深这份成就感,更加具体形象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zp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