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后的第三天,恰逢忙碌的周一。营业厅里人来人往,一个老农拿着身份证,着急忙慌的要问点什么,一时又说不清楚,我见状请他进办公室,递上一瓶水,询问他的来意。老许今年58,来银行是因为,二维码收单的牌子丢了,收款音箱湿了水,也不响了,摆摊卖鱼虾,别人不好付款,影响做生意。我帮他处理完牌子的事,因为收款音箱需要连网络,他家又没人懂这些,于是我答应他,下午上门服务,他走的时候告诉我家住在新垦,我请他和同事说了下路线,走的时候,他再三感谢。
午饭后小憩了会,我按照同事说的路线,开车出发了。出单位右转,到头左转,一直走就到了。可一直走的尽头是一座桥,叫北坎闸,右转一条路,我有点分不清了,车靠边停,我给老许打了电话,他说线路对的,就沿着河一直往东开,左边有座桥,开过桥,他在路边等我。挂了电话,我心里有了底,车速开到60码,路旁的水杉林开始茂密了起来,关掉空调,打开车窗,树木特有的香味传来,空气里夹杂着虾腥味,估计附近的虾塘不少。路标说下一个路口右拐是到香台,再往前是新垦大队,这个名字真是有年代感,好像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走来,曾经有着一段轰轰烈烈的往事。想起前两天,听村里人说的,北坎原先是海,靠着围垦,百姓免遭潮灾,得以安居乐业。遮住了午后的阳光,水杉林让原本安静的小路,显得更加静谧。正想着,左边出现了一座桥,桥面有坡限高,一个油门上去,到了桥中间,我才发现,出了水杉林,好像从一片原始森林走到了平原,又或者是从一个小屋出了门。身后小路两边的树,构成了一条严实的通道,沿着河边,往远处延续,一直到路的尽头。看了下地图,这里就是新垦,全名叫掘郊新垦大队,老许正笑呵呵的骑在三轮车上等我,示意我跟着,一分钟便到了他的家。
没有院子,没有大门,老许的家就是一个两层小楼和边屋,看得出来,边屋是老宅子,小楼是新盖的。坐在小板凳上,我边帮老许绑收单设备,设置音箱网络,边和他聊起了家常。老许说,十年前盖了这个二层小楼,儿子儿媳都挺好,小孙子五岁了,现在小俩口一个在掘港做水电工,一个在亲家带孩子,都不经常回来,老许的话里,心疼儿子在外打拼的辛苦。我说那你就在北坎市场做生意吗?他笑了笑,摆摆手,在掘港的南市场,但没有场内摊位,只是在小巷子里摆摆,生意还不错。我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还把他坏掉的音箱摆弄好了,老许很开心,领我参观了他的楼上楼下,说虽然儿子结婚,房子装修还欠了点亲戚朋友的钱,但是很有信心及时还上,自己不怕吃苦,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告别了老许,我开车打转回去,路边的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个池塘,应该是虾池,阳光下金黄的麦穗,低垂的油菜,一幅充满生机的乡间美景,有屋前的老人在看我,估计这里来的人不多。前面一个估摸着八九十岁的人,电瓶车上摆满了成捆的芝麻杆,一扎一扎的,因为路窄,我跟在后面,没想到,他摆摆手,示意我通过,我慢慢的靠上去,路过他时,他笑着说:好跑滴,好跑滴。
老许告诉我一条新路,时间更快,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来的时候,绕的那段路。乡间寂静的林荫小路,老许洋溢的自信大方,脑海浮现的如烟往事,让我记住了新垦大队这个名字。从受灾到安居,开荒垦殖;从棉花到养虾,艰苦奋斗;几代人的奋斗,让曾经的大潮溢过六贯堤顶,变成今天的处处都是茂盛绿荫。
新垦,一个从历史走来的地方,如今虽然年迈,但脚步仍从容坚定,不匆不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