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无论你愿不愿意,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里。
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都生活在一个圈子里,那么他多半是个普通的人。如果他能自如的穿梭在各个圈子里,那么他身上肯定有独特的地方。
曾国藩本是湘乡地区最普通的一个农家子,祖父和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在他28岁这一年考中了进士,留在京城做了京官。
在老乡亲眼中,他当大官了。可实际上他只是整个京官系统内最低一级的实习生。头三年是他人生中最苦闷的阶段,以前他只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进入职场后,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读书,而是做人。
这一点,身边的亲人没有办法帮他,他们只是普通的乡绅,农民。他现在需要打交道的是高官,官二代,满清贵族。这是他所处的圈子,怎么在这个圈子里混的开呢?
1他苦闷了三年。最后,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深入研究程朱理学。当时的满清贵族倭仁他们是理学大家。实际上是以做学问的方式去结交他们。写日记是一个手段,他们的日记并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要抄录许多份,拿给别人点评。
曾国藩借着让他们给点评日记的机会,经常去拜访他们。既然写了,肯定要写的有料,那就必然要深入研究理学。渐渐地他被这个圈子所接受,可是他过得非常痛苦。因为他发现这些人的行事作风和他们嘴里说的不一样。等他渐渐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后,便批判他们,很快便得罪了许多人。
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指点得了他,写日记这个时候帮了他的忙。正是因为他持续的写日记反思,避免他成为海瑞式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开了窍,三年以后,官运亨通,从七品升到了二品。当然官场上不喜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他回乡守制,恰逢太平天国崛起,咸丰皇帝号召在乡的官员办团练,他从一个文官开始练兵。这个时期,他的行事作风还是在上一个圈子练就的了那一套,可完全吃不开。
他当时办的算是民兵组织,正规军根本瞧不上他,还经常惹事。这个时候他对军队的管理还停留在常常给他们训话,要他们忠君爱国,他不行贿受贿,打赢了,推荐保举的人数也有限,和同级甚至上级官员也是刚正不阿,到总用大道理去压他们。
他给皇帝写的信中也常常在诉苦,告状。常常是他不满这个官员对他的态度参倒了他们,再来一个还是那个样子,就是不买他的帐。他甚至跟皇帝较劲,要是不答应就不去。正好这个时候他父亲过世,要回家守孝。估计皇帝也受够了他的脾气,就让他回乡了。
这次回乡是他生命的一个转折点。空闲的时间,他读书加上反省,身上的傲气,棱角渐渐没了。前方战事吃紧,他这次出山的时候和之前判若两人。
他收礼也送礼,上下打点,和皇帝周旋,而不是直来直去。熟悉了这个圈子的规则,熟练的运用它们而不被它们所束缚。他知道他的目的什么,只是改变了方法,最终有所成就。
第一次他靠做学问融入了圈子。
第二次他靠外圆内方的处事方法融入了圈子。
但真正开始做起事来,他遵循的是一个诚字。他最后能游刃有余地在圈子里穿梭,不忘初心,最终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