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校园剧的盆友们谁还没有个青春呢?
那时候有一个性子很要强的男孩子,明明是少年的模样,却透着一股成熟稳重。他爱学习,当年我也是顶着好学生光环的人,优秀的人总会走在一起。
这样说难免有误解了,这个“走在一起”,就是相互比较投缘,聊聊数学,谈谈化学,探讨个英语语法,真的是再正常不过的模样。
那时候的我,很乖,学习又好,再加上家中独女,是谁也会羡慕这样的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了!可是没有人知道,下午放学后,有一个半小时的大自习课,我都会拖到吃饭点儿才回家。
无奈,本该是青春叛逆期,赶上了老母亲的更年期,生活学习上百般刁难,换一种说法就是管的太严,精神控制,过得憋憋屈屈。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居然能看到我的不快乐,就好像一束光,照到了阴影里的那个小女孩,温暖又美好!
仔细想来,我们并没有想象中多特别。
那时候我偏爱语文,喜欢看各种作文书名著,但相对于那个传统的教育,课外书就是家长的天敌,更别提谁会去买给孩子们看。每次有同学带了哪怕一本作文书,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半天,才得来一节晚自习的阅读时间。
有一次他带来一份杂志报纸,杂志呀,现在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我没见过世面呀,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个可以看到精彩的大千世界的路径。好像是他姐姐买来的,每次回家都会偷偷带出来,很多本……这算什么特别?好像并没有什么,只不过那些只有我一个人看过!
那时候北京申奥成功,老师说等到2008年你们都考上大学了,看看谁能去北京见证这伟大时刻。大家都很兴奋,很激动,都信誓旦旦的说大家一定一起考北京的学校。
其实,我们那儿的升学率很低,上学率也很低,班上将近一般同学连高中都不上,后来上大学的,零零散散也不过十几个人。
他说自己有理想,不管是不是北京,一定会上一个好大学。问我有没有梦想,如果有也一定要实现。十几岁土坷垃里长大的孩子,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理想,都不过是一时冲动之言。但那一刻,我相信了。那天晚自习下课,他说,希望我们都好运,然后眨巴眨巴眼睛:明天我还给你带书……满月下,十五的我清晰的记住了那个少年认真的模样!
我生性爱玩,自律性很差,凭着小聪明,有时候临时抱佛脚也能摘个好彩头!他看不过去,会发小纸条频频劝导,后来翻看过往日记,有几句倒是记录: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知其所不能,汝性贪耍,自应当改之,心平气和乃当前之所关键也!
后来,突然有一段时间发现,我能从人群中第一眼就能看到他,很珍惜传过的每一张纸条。十几岁情窦初开,除了小心翼翼的靠近,更多的是默默藏起小心思。
我们就一直保持纯洁的朋友关系,后来考了同一所高中不同班,偶尔会在一起聊聊学习情况,相互鼓励。
直到高三那年有一天晚自习课间,他说家里安排了一份工作,传说中的铁饭碗,接替父辈的职位,如果接受了,就不参加高考了。我说是不是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他没有回答。那天操场上虽然漫天星辰,但我看不清他的模样,直到他离开学校,我也没问出口:这是你的理想吗?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听同学说工作挺好,后来又听说自己也做点儿小生意。
我们只是网上聊聊天,最后一次电话,他的情绪很低落,断断续续的大概是说生意亏了5万……很无力……我发现,就算再大的执念,也无法安慰到对方分毫,很沮丧,同时也明白了,渐行渐远的我们,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了!
转年听到他结婚的消息,并没有被通知到,但QQ空间看到了结婚照,这么多年后再次看到真人照片,多了一些刚毅,少了一些青涩。
只记得那一天,正好开学回校,一路上踟蹰要不要装作不知道,最后发了一段话,祝福美满的吉祥话。当然没有回复,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需要留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