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小说叫《基督山伯爵》。讲的是一个名叫埃德蒙•唐泰斯的志气年轻人被人陷害而入狱,然后通过14年的磨练和神甫教导,成功越狱并靠宝藏和个人能力(化名基督山伯爵)成功报恩与复仇的故事。在这其中,复仇爽文多被人所提及。但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唐泰斯的报恩中学习到不一样的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通过故事与对比与大家一起分享。
话说爱德蒙•唐泰斯出狱后,在搞明白真相与获得了一大批来自基督山岛的财富之外,就听说了自己曾经的船主莫雷尔面临破产的困境。为什么会破产呢?其实说来话长。首先就是莫雷尔非常赏识唐泰斯,所以在唐泰斯被小人陷害入狱后莫雷尔几次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已经复辟)请求是放唐泰斯,但因为唐泰斯被人诬陷为波拿巴党人,结果莫雷尔也被认为是波拿巴党人,名誉就受到了损害,已经没有人在想让莫雷尔公司运输货物了。其次就是自家的船遭遇不测,两年内失去五条船。并且在最后关头,最最重要的船法老号也遭遇沉没,虽然船员都被救起,但此时名誉和物质的打击让莫雷尔一家不知如何是好。但就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付水手的工资。为什么?问就是为人正直,诚信,有非常坚定的契约精神。甚至为了付清工资而不顾自己的生命。但即便这样最后走下去,肯定是黑路一条。如此好人,却生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上,小人们飞黄腾达。
唐泰斯在听说之后,立马开始行动。在莫雷尔家中的木台上悄悄搁下了一个钱袋。一头是价值287,500的期票,而一头是大如榛子的钻石。在船主的女儿朱丽发现后,兴奋地跑到父亲面前说“我们得救了”。这种不动声色的报恩无意中捍卫了船主的的尊严,并且无比的自然。直到最后,莫雷尔一家都不敢确定这笔财富是从哪里来的。他看着船主一家再次兴起的场面,脸上第一次露出十几年来真正真诚的微笑。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用对比的方式,探讨“报恩”。
话说中国有一位高调的慈善家叫陈光标。作为企业家,他力所能及的让所有遇见他的人们手中拿着几张百元大钞。钱从社会来,我再回报给社会。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方式呢?如果用一般逻辑来看的话,会觉得无比的正义。不仅无私奉献,。但同时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你用先给钱的方式去帮助人民,从另一方面讲你否定了他们的能力,也就是破坏了尊严。而且在渠道不自然的情况下,还让人民感觉吃的是嗟来之食。没错,物质上的确有帮助,但代价就是失去了尊严。这可不是所谓的面子(表象),而是一个人的精神内在。人民又不是乞丐,有些人是有能力去开拓出自己的天地的。利用好每个人的特长才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不然你只是给他们钱,不给任何“机会”,如果仅仅物质上有帮助的他们把这些钱用完下一步该怎么办?
所以我还是非常欣赏唐泰斯的报恩方式,不动声色且非常自然的方式。一颗钻石,一张价值千万的钞票让莫雷尔一家感觉是上天的恩赐,一种奇迹。是的,报恩不需要谁知道,除了尊重他人外,圆满的就是自己的仁心。但难道陈光标就不对吗?其实他的行为也是值得学习的,毕竟去用用大笔财富资助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只不过方式需要持怀疑态度。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类似行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恩人。或者说用另一种行为回报社会,比如所谓的“工作岗位”。仁心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真正自然而然的外推。在成就外在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