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柳夕浪说:“不观世界,何来世界观?”
这个观点,可以引申一下:
不经历人生,哪来人生观?
不知道价值,哪来价值观?
要去观世界,那就需要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设计课程,去帮助他们从世界这本书里学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要去经历人生,就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人生本就是酸甜苦辣构成的,如果我们只让学生经历“甜”,他的人生观就会发生偏移。
不去讨论一件事情的利弊,不去探讨一种行为的好坏,学生的价值观就只会按照自己的中心走。
所以,让学生经历所有,引导和体悟,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的三观正确却正常。
05
李大圣说:“一切遭遇都是艳遇。”台下一片笑声。
她说这句话,应该是针对70后或80后说的。
因为70后和80后,有着较为顽强的抗挫能力。一件事做得不好,首先会反思自己,然后在后面会加以改进。从这个层面来说,遭遇的确是“艳遇”,因为遭遇之后,带来了新的成长,有了新的改观。而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遭遇于他们而言,就是打击,就是放弃,就是借口,一旦遇到对他不利的事情,会埋怨周遭环境和他人。
于是,一些家长会找到老师说,老师,你多表扬他。
可是,只听得进表扬的学生怎么才能成长?学校有表扬,社会呢?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正确认识遭遇带来的思考,然后自己发力发生改变。
06
许凌可校长说:一个“多”的世界,一种“少”的力量。
他还说:当下,学生最需要的核心素养,是学会做减法。
无比赞成这句话,当下的孩子要得太多——既要……又要……还要……——不仅是成年人的心态,也是现在学生的一面。因为有这样特质的家长,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的书包沉重,那也是因为要得太多。每天的学习,几乎可以是安排好的,但总有很多学习之外的东西,牵住孩子的目光。
如果举行一次露营活动,估计有很多人会带很多东西,他们想要的太多,无法取舍,只能让自己负重前行。
许校长有很多观点,都值得一写。
“机器解放了我们的四肢,代替我们去奔跑,去劳作,机器废掉了我们的四肢。”
“机器正在解放我们的大脑,代替我们去思考,机器将废掉我们的大脑。”
这一组句子,有着很深的辩证关系。
也可以再次引申下去:
“机器让我们赢得了很多时间,让我们去享受人生,机器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时间。”
“机器让我们获得了健康,指导我们去生活,机器也让我们失去了健康。”
“机器让我们有更多的阅读平台,代替纸质阅读的不便,机器也废掉了我们的阅读。”
因为有机器,有信息化,我们便有了深度的依赖。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