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
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 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 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 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 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大,反之则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的程度也是也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引起地表热量分布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地球气候的形成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切过程产生极大影响 ,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
(1) 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使其能以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着地球周围的大气,使地球保持一个具有一定厚度和质量的大气层。才有了多种圈层,才有生命。 (2) 地球巨大的表面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场所。
自转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大,在南北纬60°地方,地球自转的速度减为赤道的一半;至南北两极减小为零。 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潮汐摩擦对地球自转起着“刹车”那样的作用,使它的速度不断减慢 。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变化又分周年变化和半周年变化。前者主要是季风的变化引起的;后者是大气潮汐引起的。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律。 3.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产生了地方时。 5.对潮汐产生阻碍作用。
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的回归运动 2.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4.四季更替 5.五带分布 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的回归运动,造 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现象——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半球性的。
黄赤交角为0时: 1. 季节消失,温度年较差减小; 2. 季风消失,干湿度的季节变化也将很小; 3. 赤道附近更热,中高纬度更冷,径向环流加强; 4. 极昼极夜消失,热带宽度减小,寒带宽度增加; 5. 季风区降水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6. 纬度地带性更明显,中高纬度地区的径向分异和垂直分异减弱。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 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
地球的内部构造特征: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它们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又分外核和内核。
地壳和地幔之 间的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或M界面。 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古登堡面。 外核和内核之间的界面,称莱曼面。 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的界面,称康拉德面。(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