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这是新沪族的第30个故事01
陶青青是个副教授,按说长年生活在菁菁校园,一般也不太注重打扮,可是她例外。
她是一个注重仪容仪表到骨子里的人,是教师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她们那个学校的衣品典范。
从8岁起,别的小女孩还在泥地里打滚,她就开始喜欢捯饬自己了,并且天生地对时尚潮流的东西敏感。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和她约见,你是万万不可临时发出邀请的。要视场面的重要程度,至少提前三天,给她留下打扮的时间。
虽然陶青青天生丽质,但从不素颜见人。每次出门前,必先洗头(哪怕昨晚刚洗过),然后做个发膜,吹个造型、化个淡妆、反复搭配衣服和小饰品,不捣腾两三个小时无法出门。
陶青青非常重视头发型,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她平均每三周去修一次头发,做一次护理,半年染烫一次。因此,吹风机对她很重要,为了在家也能吹出自己满意的造型,买了5个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吹风机。
除了吹风机,浴室里还摆满了各式专业洗发水、护发素、发膜、发蜡,仿佛开了个美发铺子,明儿要转行去当理发师了。
她也非常注重鞋子和包包,家里的鞋子,鞋跟没有低于8厘米的。平日“噔噔蹬”地上下楼,让人看着真为她捏把汗,担心她会不会扭了脚根。
出门旅行,别人都是简装出行,她依然是高跟鞋,拖着一口硕大无比的行李箱,简直是一个行走的迷你衣橱。里面塞满了鞋子衣服化妆品,供她每天不重样地选择搭配。
就是平时在家收个快递,她要迅速换上高跟鞋才开门。下楼倒个垃圾买包盐,更是少不了要描眉画眼换衣服换鞋。
我说你这样出趟门累不累,她说不累,习惯了,不化妆就没自信出门。看到素颜的人会觉得对方真勇敢,她可不敢。
上海话里有句俗语:“噱头噱头,噱在头上;蹩脚蹩脚,蹩在脚上。”大意是,要想做到仪表堂堂,头势一定要清爽,鞋子一定要好。陶青青是北方人,虽然听不懂上海方言,但妥妥地全做到了。
02
陶青青的衣柜里没有一件家常的T恤,一水儿的活色生香。在家时,她也会穿质地舒服些的“居家服”,但完全没有家居服该有的宽松模样,还是那类收身的,在我看来就是标标准准的外出服。
我说你遭罪不,在外人五人六就算了,在家还这么一本正经地端着,累不累呀。
她还是那句:习惯了,就不觉得累,反而高兴,就像会开车的人一样,就是熟练工。她放松的方式就是搭配衣服,捣鼓头发,敷面膜。
我不由地联想起刘若英写她的祖母,“祖母在家中永远形象端正。只要出了卧房门,她永远一身齐整旗袍丝袜。”可是人家陶青青还年轻着呢,不是吗。
她的房间,那真的是,放眼望去,满山满海都是衣服。平时在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把衣橱里所有的衣服、饰品都拿出来整理一遍,对着镜子反复试穿,再重新做一下组合搭配。
有次下午我有急事打电话找她,她一直没接,到了傍晚才回电。我问她在忙什么呢,这么久才回电。她说她一下午就在安安静静地试她的几十条围巾,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03
开学前的一周,是陶青青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因为她必须要买新衣服,做新头发,才能坦然站到讲台上,不然心里会一万个不自在。
等新学期过了四五周,她的紧张情绪才会消除。有课的日子就起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得精致利落。课间再抽空补补妆,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个人喜欢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陶青青的衣服有很多都是同款的,只是颜色不同。每次她美滋滋地换了新衣服,眼拙一点的都没看出来有啥区别,还以为她穿了件旧衣服。
陶青青脾气好,微信里全是导购,每天都会给她发:“陶姐,我们又有新货上架了,有几款特别适合你,我给你留着,这两天抽空来看看哦。”
于是,陶青青三天两头就约朋友逛街,每次空手出门,回家时大包小包。
她出手大方,很受导购追捧。有次,奶奶的小帅哥导购说某款HR睫毛膏经常断货,她一口气买下5支。
我说:“放久了会干掉的。”她说:“导购说不打开就不会干掉。”我说:“买多了用不完会过期,你三天两头去逛街,现在哪儿买不到这东西啊,还囤那么多干嘛。”她说:“那倒是,以后少买点。”后来她发现,每次去柜台,那款睫毛膏都货源充足。
过了一周,她跟我说,她又买了5支欧舒丹护手霜。我想想,做她的生意倒真是蛮好做的,也不再多说。
后来陶青青学会了网购,这下可方便了,不用上街也能满足购物瘾了。每天一有空就在某宝上流连,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购物车里加了一堆想买的东西。
渐渐地,陶青青成了小区里几个快递的熟客,几乎每天都有快递上门送货。有时买回来的衣服不合适,只好送人。
04
花样翻新的某宝,层出不穷的微商,琳琅满目的商场实体店,处处刺激着陶青青的购物瘾。
由于她的精致优雅,每次出门都会迎来不少赞美或爱慕的眼神。这些外界的刺激,使得她更沉迷于不停地“买买买”,买更多更好看的东西来把自己妆点得更加青春靓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和赞美。
别人忙着上课、做科研、写论文,她在想着今天穿什么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别人想着多接点课程,多挣点钱,她在逛街买买买。
处在一个到处都是衣服的空间里,她的脑子里想到的就只有如何穿得更好看、更精致。经常为了一件衣服的搭配再去买一个新包、一双新鞋,结果在去买新包新鞋的路上又看到了更好看的衣服,于是又买回来一堆。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不断的“买买买”和“扔扔扔”,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她的眼光和审美品位。打扮得美丽性感,也让她的外在变得更养眼,能在短时间里吸引住很多人的目光,满足了那一瞬间的虚荣心。可是,比起这些能带来的,失去的就更多了。
这些问题会在每学年的年末,集中爆发出来。她年年没有科研,一直在副教授最低一级徘徊,职称上不去,工资涨不了,评分太低还得扣工资。每到那阵子她就一个头有两个大,忙着想办法怎么对付过去才好。
05
大学老师的岗位收入不算太高,每月工资其实还不够她买两套像样的衣服,看到中意的衣服怎么办?自然是“刷刷刷”。
信用卡刷出去了,衣服拿到手了,心里头那个酸爽,比评上了教授还开心。
一到月底,信用卡账单来了,陶青青的烦恼也接踵而至。眼见拆东墙补西墙依然还不上,整天焦虑不堪,好几次都是靠向亲朋好友借钱才渡过难关。
她觉得颜面尽失,自己好歹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发誓再也不过这样的日子了。
女人往往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陶青青也不例外。好不容易东拼西凑还上了信用卡账单,一逛街转眼又忘了,又开始抑制不住的刷刷刷。
每次东西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就像赌徒捧着一堆筹码上了赌桌,心情飞上云端,什么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自从有了信用卡和蚂蚁花呗,陶青青就过上了这种负债累累、周而复始的日子。自己身心疲惫,家人也跟着受累。
不知怎么,这竟让我联想起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那个不满足平庸,又不得不平庸的爱玛,最终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留下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福楼拜曾说: “我就是包法利夫人。”谁心里还没有一点欲望、一点非分之想呢?谁不曾贪求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心底的欲望一直被压抑,是一定要有一个出口的,爱玛找到的这个出口,是与她心目中的 “上流人士”恋爱。而陶青青呢?
我对自己猛一通摇头,想多了想多了,明明完全不搭嘎的两个人嘛。
·END·
以上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壹默了然,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文字里诗意,烟火中成长。讲述都市情感,职场世相,在故事中感悟人生。
网友评论